时间: 2025-05-19 03: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36:32
《归雁二首》
作者:陈师道〔宋代〕
弧矢千夫志,潇湘万里秋。
宁为宝筝柱,肯作置书邮。
远道勤相唤,羁怀误作愁。
聊宽稻粱意,宁复网罗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故乡时的思乡之情与对归家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弧矢千夫志”,表示即使在万里之遥,也有无数人心中有着归家的共同愿望。“宁为宝筝柱,肯作置书邮”,表达了宁愿做一个守候的筝柱,也不愿意成为寄书的邮差,显现出对归家的执着和不愿流离的心态。接下来的“远道勤相唤,羁怀误作愁”,进一步加深了因离乡而产生的愁苦。“聊宽稻粱意,宁复网罗忧”,最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稻米和粮食的滋养下,能够放下心中的忧虑。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士元,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归雁二首》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之际。正值秋季,万物凋零,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归家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通过“归雁”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归家的执着追求。诗的开头用“弧矢千夫志”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暗示即使身处异乡,归家的愿望依然如箭般坚定不移。接着,诗人以“宁为宝筝柱”自喻,流露出对归家的向往与坚守,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远道勤相唤”一句,诗人表现出对亲友的思念,强调了人际间的联系和温情。而“羁怀误作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生动地传达出因思乡而产生的忧愁。最后一句“聊宽稻粱意,宁复网罗忧”则将情感转向一种释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接受与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融汇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归家的主题,通过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情感表达,展现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离乡游子的普遍情感。
诗中提到的“远道勤相唤”是指什么?
“宁为宝筝柱”的“宝筝柱”比喻什么?
诗中的“羁怀”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