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二首》

时间: 2025-04-30 21:55:12

诗句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5:12

原文展示: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已经断了,人迹稀少,山深幽静;隔着树林,钟声和鼓声传来新的音讯。我已经耗尽了渡水和沿崖的力气,只能在云间入睡,静坐于石头之上,心中安宁。

注释:

  • 路断:道路中断,形容人迹罕至。
  • 人稀:人烟稀少,表示环境的冷清。
  • 山正深:形容山的深邃。
  • 隔林:隔着树林,表示距离。
  • 钟鼓:古代寺庙常用的乐器,象征宗教活动。
  • 已穷:已经耗尽,表示疲惫。
  • 渡水:渡过河流,象征艰难的旅程。
  • 沿崖:沿着悬崖而行。
  • 更尽:再次耗尽。
  • 眠云:在云中入睡,表达轻松自在的状态。
  • 坐石心:坐在石头上,心中平静。

典故解析: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文人所吟咏。古代诗人常用山水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钟鼓声则暗示宗教或哲思的音讯,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对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李弥逊游览黄山时创作,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黄山深邃景色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体悟人生的感受。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幽静与深邃,诗人通过“路断人稀”的描写,突显了山中人迹罕至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美感。诗中的“钟鼓报新音”则增添了诗的文化深度,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偏僻之地,也有灵性与声音的存在。最后两句“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浸与向往,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安宁与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断人稀山正深:描绘出山路的断绝和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隔林钟鼓报新音:钟声和鼓声从林中传来,表示与外界的联系,也暗示着内心的沉静。
  3. 已穷渡水沿崖力:描述了旅途的艰辛,诗人已经耗尽了力气。
  4. 更尽眠云坐石心:最后的安宁,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融入和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渡水”和“沿崖”比喻人生的艰难旅程。
  • 意象:山、钟、鼓、云、石等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前后句中相对应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在黄山游览时体悟到的孤独与宁静,反映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 钟鼓:象征着文化与灵性。
  • :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象征着坚定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钟鼓”代表什么? A. 交通工具
    B. 宗教活动的乐器
    C. 农具

  2. 诗人为何感到“已穷渡水沿崖力”? A. 因为游玩过度
    B. 因为旅途艰难
    C. 因为天气恶劣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宁静
    C. 怒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而杜甫的《望岳》则体现了对伟岸山川的敬畏。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李弥逊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鄡子值风雨 诗一首 诗一首 双庙 白鹭洲 游潜峰 昭州感梅公挚邹道乡遗迹 陪李泰发登洪川南楼 戊午山间对雪 庭中梅花正开用旧韵贻端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蛙鸣蝉噪 焊接 鹿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饿羸 牛结尾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爽发 禁鼎一脔 困而不学 鼓眼努睛 祗惧 众毒 曰字旁的字 蜂拥蚁屯 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