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8:10
草堂
作者: 刘望之 〔宋代〕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风和月光中蕴藏着诗的骨骼,流离失所使我身心俱疲。
不禁感叹一场饱食终究也会死去,只留下对百生的遗憾。
树木在秀丽的山丘上,山水间的娇媚使人流连忘返。
墙壁上没有半句诗句,难道只是对君子之崖的遥望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提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现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忧愁与追求。
作者介绍:
刘望之,生于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其诗作多涉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个人流离失所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心理压力。
《草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疲惫与失落感。开篇“风月藏诗骨”便将自然的美与诗的灵魂结合,给人以美好的遐想。然而,随之而来的“流离赋病骸”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与身心的疲惫,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然而,最后两句“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绝望,墙壁上没有诗句的空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楚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风月藏诗骨”主要表现了什么?
“壁间无半偈”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树秀”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望之的《草堂》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在欢愉与孤独之间寻找平衡。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