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李休宁藏斋》

时间: 2025-05-17 08:00:41

诗句

璧玉世所珍,常以十袭藏。

虎豹亦自爱,雾雨泽其章。

璧玉镇玷缺,郊庙登琮璜。

虎豹养成文。

倏变风飞扬。

李侯知爱子,纳於道德场。

剧翳开云扃,挹洁抗同窗。

万轴架牙签,千篇垂琳琅。

灯火秋夜永,炉薰春昼长。

黄卷对圣贤,北窗卧羲皇。

欲不接耳目,心静发天光。

性宋蹈宫庭,礼教严范防。

城坚无畏敌,楫具川可航。

兹焉寄游息,鹏路观翱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8:00:41

题李休宁藏斋

作者: 吴儆 〔宋代〕

诗歌内容:

璧玉世所珍,常以十袭藏。
虎豹亦自爱,雾雨泽其章。
璧玉镇玷缺,郊庙登琮璜。
虎豹养成文,倏变风飞扬。
李侯知爱子,纳於道德场。
剧翳开云扃,挹洁抗同窗。
万轴架牙签,千篇垂琳琅。
灯火秋夜永,炉薰春昼长。
黄卷对圣贤,北窗卧羲皇。
欲不接耳目,心静发天光。
性宋蹈宫庭,礼教严范防。
城坚无畏敌,楫具川可航。
兹焉寄游息,鹏路观翱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珍贵物品(如璧玉)的珍视,认为即使是虎豹也会喜爱这样的美物。诗人通过对璧玉的描写,引出对道德、学问的推崇,以及对友谊和清静生活的向往。李侯(李休宁)非常珍重自己的儿子,将他培养在道德的殿堂中。环境如同一扇打开的窗,清新而明亮。诗中还提到知识的丰富与灯光的明亮,展现了夜晚学习的情景。最后,诗人强调了坚固的城墙和航行的工具,暗指内心的安定与外界的应对。

注释:

  • 璧玉: 古代一种珍贵的玉石,象征珍贵和美好。
  • 虎豹: 比喻凶猛的动物,这里用来形容珍视美物的普遍性。
  • 道德场: 指道德修养的环境。
  • 黄卷: 指经典书籍,象征学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道德、友谊的关注,风格朴实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对李休宁藏斋的感悟,体现了对友人及其品德的赞美,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道德教育与文人交往的重视。

诗歌鉴赏:

《题李休宁藏斋》通过对璧玉、虎豹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诗中不仅描写了珍宝和动物的美丽,更重要的是通过李侯及其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尤其是在描绘夜晚学习的灯火和春昼的炉薰时,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诗中的自然元素与人文精神交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活画卷,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璧玉世所珍: 说明璧玉是世人所珍视的。
  2. 常以十袭藏: 意指珍藏十件璧玉,表达珍贵之意。
  3. 虎豹亦自爱: 指连猛兽也喜爱美物,强调美的普遍性。
  4. 雾雨泽其章: 形容璧玉在雨雾中更加光亮。
  5. 李侯知爱子: 李侯(李休宁)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6. 纳於道德场: 把儿子培养在道德的环境中。
  7. 剧翳开云扃: 形容打开的窗户,光明与清新的空气。
  8. 挹洁抗同窗: 表达与同窗朋友之间的清白友谊。
  9. 万轴架牙签: 形容书籍的丰富与知识的积累。
  10. 千篇垂琳琅: 指大量的文稿,表现了文化的丰富性。
  11. 灯火秋夜永: 描绘学习的宁静夜晚,灯火通明。
  12. 炉薰春昼长: 春天的温暖与香气,象征美好时光。
  13. 黄卷对圣贤: 学习经典,接触圣贤之道。
  14. 北窗卧羲皇: 形容在北窗下静卧,思考经典。
  15. 欲不接耳目: 渴望静心,不被外界打扰。
  16. 心静发天光: 心灵的宁静使内心明亮。
  17. 性宋蹈宫庭: 强调内心的自然与和谐。
  18. 礼教严范防: 指礼教的严格与防范。
  19. 城坚无畏敌: 表达内心的坚固与无畏。
  20. 楫具川可航: 形容准备充分,能够应对生活的挑战。
  21. 兹焉寄游息: 表达在此处的生活与休息。
  22. 鹏路观翱翔: 比喻追求理想生活的高远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 璧玉与虎豹的比喻,强调珍贵与美的普遍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将虎豹比拟成懂得珍爱美物的生灵,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友谊的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璧玉: 象征美好与珍贵,代表理想的追求。
  • 虎豹: 象征力量与野性,暗示美的普遍性。
  • 灯火: 象征知识与学习,代表夜晚的思考。
  • 黄卷: 象征经典与智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璧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珍贵
    • C. 权力
    • D. 自然
  2. 李侯对儿子的教育重视什么?

    • A. 财富
    • B. 道德
    • C. 武力
    • D. 交际
  3. “欲不接耳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A. 渴望喧嚣
    • B. 渴望宁静
    • C. 渴望财富
    • D. 渴望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登高》杜甫:反映人生感慨与志向。

诗词对比:

  • 《题李休宁藏斋》与《静夜思》均描绘了宁静的环境与深刻的内心思考,但前者更注重道德教育与友谊,而后者则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及作品的系统整理。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康太守 送张五归山 登裴秀才迪小台 辋川集。欹湖 奉寄韦太守陟 观别者 登河北城楼作 早春行 田园乐七首·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离乡背井 黄字旁的字 愤世疾邪 自毁长城 匀摊 寒乞儿 锦翰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口字旁的字 负乘致寇 丛射 厂字头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曾祖王父 大做文章 包含兴的词语有哪些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包含悛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