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月岩》

时间: 2025-07-28 09:25:30

诗句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化何。

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25:30

原文展示:

题月岩
吴儆 〔宋代〕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化何。
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月岩的感慨。他在山寺中发现诗歌实在太多,让人难以选择。人们的努力与自然的造化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渴望在岩石下的小河边,搭一个小篷,长久地欣赏月光照在寒冷波浪上的美景。

注释:

  • 题诗:题写诗歌,指在寺庙中看到众多诗作。
  • 胜多:多得无法承受,形容数量之多。
  • 人力争:人们为了追求诗歌而努力争夺。
  • 造化:自然的创造力,指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 短篷:小篷子,指可以遮阳挡雨的简易船篷。
  • 岩下濑:岩石下的小溪流。
  • 清影:清澈的月影。
  • 寒波:寒冷的水波,指受月光照耀的波纹。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透过“造化”一词,暗含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力的渺小与自然之伟大的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儆,字仲明,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山寺之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类努力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闲适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题月岩》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月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力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题诗山寺不胜多”引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也暗示了诗歌数量的繁多,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接下来的“人力争如造化何”,则是诗人的哲学反思,指出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反映了对人类局限性的认识。

诗的后两句“安得短篷岩下濑,长看清影照寒波”则转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在月光下,静静地欣赏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这种愿望与前面的哲思相结合,构成了诗的整体情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人类努力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题诗山寺不胜多”:在山寺中看到的诗歌数量太多,难以选择。
    • “人力争如造化何”:人们的努力与自然的造化相比,显得多么渺小。
    • “安得短篷岩下濑”:希望能在岩石下的小溪边,搭一个小篷子。
    • “长看清影照寒波”:长久地欣赏月影在寒波上闪烁的美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力”与“造化”进行比较,突出人类努力的微小。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努力与自然造化之间对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月岩: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清影:代表自然的纯净和诗意,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寒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船
    B. 一种房子
    C. 一种工具

  2. “人力争如造化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相比微不足道
    B. 人类的努力与自然的创造一样伟大
    C. 人类的努力比自然更重要

  3. 诗人希望在哪里长久观赏美景? A. 山顶
    B. 岩下小溪边
    C. 寺庙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张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体现了对宁静夜晚的欣赏。
  • 王维的《鹿柴》:也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辞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韵 峡州 朝天菊 邢台怀古 坐睡 自鸣山 至节日建州会詹士元 赠谢彦翔 赠觉师 再和求首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危机一发 多多少少 包含呻的词语有哪些 甘败下风 赋结尾的成语 话长说短 月字旁的字 民无噍类 后来之秀 妙好 用字旁的字 撒水拿鱼 辰字旁的字 羊碑犹泣 勇而无谋 匕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包含吐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