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拟挽歌辞三首》

时间: 2025-05-23 14:07:26

诗句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07:26

原文展示:

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白话文翻译:

人生必定有生有死,早逝并非命运的促使。
昨晚我们还同在世间,今天却已在鬼录之中。
灵魂消散又要归往何处,枯萎的形体寄托于空木。
小儿在一旁哭求父亲,良友对我悲声相抚。
生死得失已无从再知,世间是非又怎能觉察!
千秋万岁之后,谁能知道荣华与耻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能尽兴。
过去没有酒饮,今天只剩空杯。
春酒中生浮蚁,何时再能品尝!
丰盛的佳肴摆在我面前,亲朋好友在我身旁哭泣。
想要言语却无声,想要看见却无光。
往日高堂之上安寝,如今却宿于荒草之乡。
一朝出门而去,归来时却夜已深。
荒草何其茫茫,白杨也在低声摇曳。
严霜笼罩九月,送我至远郊。
四周无人居住,高坟巍然矗立。
马儿仰天长鸣,风声也显萧条。
幽室已然闭合,千年不再朝拜。
千年不再朝拜,贤达又无奈何。
昔日相送之人,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家。
亲戚或许感到悲痛,其他人也在高歌。
死去又该说些什么,托身同归于山阿。

注释:

  • 鬼录:指阴间的记载,表示死亡。
  • 魂气:指灵魂和气息。
  • 枯形:指身体的枯萎。
  • 饮酒不得足:指生前未能尽兴饮酒。
  • 湛空觞:空酒杯,象征无法饮酒。
  • 荒草乡:指荒凉的地方,象征死亡后的孤寂。
  • 白杨:象征凋零的生命和哀伤。
  • 幽室一已闭:暗示死后无法再回到生前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号靖节,晋代著名的诗人、隐士、政治家。他以“田园诗”著称,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倦。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死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拟挽歌辞三首》创作于陶渊明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死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充满了对逝去的生命的惋惜以及对死亡的自然接受,表现了他对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拟挽歌辞三首》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悼亡之作,陶渊明通过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即以“有生必有死”揭示了生命的真谛,随后通过对比前后生活的变化,展现出生与死之间的巨大差异。诗中描绘了亲情与友情的悲痛,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

诗人在描绘死亡的静谧与孤独时,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荒草”、“白杨”、“幽室”,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尤其是“千年不复朝”的句子,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陶渊明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且细腻。在这首诗中,他不仅仅是在哀悼逝者,更是在思考自己的生命与命运。这种对生命的深邃思考,使得《拟挽歌辞三首》超越了单纯的悼亡之作,成为对生命本质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生必有死:说明生命有始有终。
  • 早终非命促:早死并不是命运的安排,暗含对命运的质疑。
  •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对比生死的转换,强调生命的脆弱。
  • 魂气散何之:灵魂散去后归往何处,引发对死亡的思考。
  • 娇儿索父啼:小儿哭喊父亲,表现亲情的悲痛。
  • 得失不复知:生死之间的得失已无所谓,强调对物质的淡薄。
  • 千秋万岁后:在漫长的时间面前,生死荣辱已不再重要。
  •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生前未能尽情享乐,表达对生命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强化主题。
  • 拟人:自然景象如“马为仰天鸣”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象征:荒草、白杨等意象象征生命的凋零和逝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自然。通过对生与死的深刻思索,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前未尽情乐的遗憾,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草:象征生命的荒凉与死亡的孤寂。
  • 白杨:象征逝去的生命与哀伤。
  • 鬼录:象征死亡后的记录,暗示对生命的反思。
  • 空木:象征枯竭的生命与无所依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千年不复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死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亲情的珍视
    D. 对友情的思考

  2. 填空题:诗中“娇儿索父啼”表现了对____的悲痛。

  3. 判断题: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对生命持消极态度。(对/错)

答案:

  1. B
  2. 亲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相比,李白的《将进酒》更强调对人生的豪放与享乐,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不同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陶渊明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 赛神曲 冬晴 示儿辈 纵笔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十首 其八 村居书事 仙鱼铺得仲高兄书 秋夜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身断发 不可言传 风烛草露 包含彤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歹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花栲栲儿 私字儿的字 洗協 鼎字旁的字 涕泪交集 冷嘲热讽 玉字旁的字 祸乱相踵 垂拱仰成 金瓶 包含枭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