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时间: 2025-05-12 04:06:14

诗句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

渐看低竹翩翻。

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

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14

原文展示: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
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
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
放杯同觅高处看。

白话文翻译:

风雪刚刚停歇,水乡的寒意愈加浓重。
树梢上飘落着飞舞的雪花,屋檐的边缘挂着晶莹的冰凌。
刚才欣喜于门前和小巷里堆积的雪,却可惜它们正逐渐融化消逝。
渐渐地看到低矮的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摆,清澈的池塘上泛起微微的涟漪。
走在晴朗的路上正好,晚宴的气氛也愈加欢愉。
梅花虽耐严寒,依然亭亭玉立,仿佛置身于冰盘之中。
面对横亘的白山,愁云变幻着颜色,
举杯同伴们一起高处眺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雪等天气停息。
  • 琅玕:指冰凌,形状如琅琊玉石般的美丽。
  • 迤逦:形容道路弯曲,或指物体的延续。
  • 翩翻:轻盈地翻飞。
  • :鞋的古称,步屐即指用木头做的鞋。
  • 亭亭:形容高耸而直立的样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历史上多有文人吟咏。
  • “放杯同觅高处看”可理解为一种雅致的饮酒赏景的情趣,反映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清新俊逸,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周邦彦在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称为“词宗”。

创作背景: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创作于冬季,正值风雪交加的时节,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以及人情的冷暖。诗中对于梅花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在寒冬中仍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风雪惊初霁”引入,形象地描绘了风雪过后,万物复苏的场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这种意象既有视觉冲击,也引发了内心的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冬日景致:树梢的雪花、屋檐的冰凌,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中间部分的“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则通过动态的描写,表现了即使在寒冷的季节,自然依然有着生机与活力。

后半部分,词人转向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冬日宴席的期待与珍惜。梅花的“亭亭来入冰盘”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是对高洁品质的赞美。最后一句“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高的境界,提示人们在生活的寒冷中,仍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雪惊初霁:描绘了风雪停歇后的清新气息,传达出一种惊喜与清新的感受。
  • 水乡增暮寒:水乡的气候加重了冬天的寒意,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变化。
  • 树杪堕飞羽:树梢上落下的雪花,如同飞舞的羽毛,营造出一种灵动的美感。
  • 檐牙挂琅玕:屋檐的冰凌晶莹剔透,画面美丽而清冷。
  • 才喜门堆巷积:诗人刚刚欣喜于雪的堆积,却又感叹它的消融。
  • 可惜迤逦销残:对雪消融的惋惜,表现出对短暂美好的珍惜。
  • 渐看低竹翩翻:低矮的竹子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 清池涨微澜:清池的涟漪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步屐晴正好:晴天的步行是愉快的,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舒畅。
  • 宴席晚方欢:晚宴气氛愉悦,展现人际间的温暖与欢乐。
  • 梅花耐冷:梅花的坚韧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亭亭来入冰盘:梅花的优雅,宛如置身冰盘之中,增强了诗意。
  • 对前山横素:面对白雪覆盖的山,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严寒。
  • 愁云变色:愁苦的情绪在变幻,表现出内心的复杂。
  • 放杯同觅高处看:与友人共饮,寻找更高的境界,突显出友情与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比喻高洁的品质,屋檐的冰凌比喻生活的清冷。
  • 拟人:低竹“翩翻”,赋予植物生命与灵动。
  • 对仗:如“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在寒冷的冬日中,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强调了生命的韧性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雪:象征着困境与挑战。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竹子:象征柔韧与生命力。
  • 清池:象征宁静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代什么? A. 花
    B. 冰凌
    C. 雪花
    D. 竹子

  2.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轻视
    B. 珍惜
    C. 忽略
    D. 厌恶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情
    B. 自然美与友情
    C. 战争
    D. 旅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但前者更关注于冬日的寒冷与坚韧,后者则强调了孤独中的自我陶醉。两者风格迥异,但都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查询

寿朱约山八十韵 李安抚芾第四十八 题苏武忠节图 其三 元日 中秋 至广州第七十七 改题万安县凝祥观 得船难 金陵驿·其一 己卯十月五日予入燕狱今三十有六旬感兴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灌夫骂坐 酉字旁的字 包含件的词语有哪些 一心为公 总总林林 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徙次 巳字旁的字 违喧 扬己露才 弋字旁的字 巧夺天工 龍字旁的字 不惑之年 疋字旁的字 包含底的成语 饿殍遍野 阴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