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55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眉头与春山争相妍丽,令人怜惜那皱纹长存,切莫让清泪打湿了花枝,恐怕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清润的玉箫闲置已久,知音实在难得。若想知道我每天倚栏而愁的心情,问问亭前的柳树便知。
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以词作著称,风格清丽、细腻,常描绘生活琐事与自然之美。他在词中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该词可能创作于周邦彦晚年,他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的社会变迁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这首词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关系。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慨。开头的“眉共春山争秀”将人和自然完美结合,仿佛眉头的妍丽与春山的秀美难分难解。紧接着“可怜长皱”引出时间的无情,令人不禁感到心痛,似乎在感叹岁月对美的摧残。
“莫将清泪湿花枝”则是一种对情感脆弱的警惕,诗人用花喻人,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忧伤。接下来的“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又转向孤独的叹息,表达了与知音相遇的渴望与无奈,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孤寂。
最后以“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收尾,柳树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倾诉对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周邦彦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无情与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知音的渴望。通过自然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眉共春山争秀”中,“眉”指的是什么?
a) 眉毛
b) 美丽
c) 春天
“清润玉箫闲久”中,玉箫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音乐
c) 时间
诗中“莫将清泪湿花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