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时间: 2025-04-26 20:34:55

诗句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55

原文展示: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白话文翻译:

眉头与春山争相妍丽,令人怜惜那皱纹长存,切莫让清泪打湿了花枝,恐怕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清润的玉箫闲置已久,知音实在难得。若想知道我每天倚栏而愁的心情,问问亭前的柳树便知。

注释:

  • 眉共春山争秀: 眉毛与春山争奇斗艳,形容美丽。
  • 可怜长皱: 令人怜惜的是那长久的皱纹,暗示岁月的无情。
  • 莫将清泪湿花枝: 不要让泪水打湿了花枝,隐喻情感的脆弱。
  • 恐花也如人瘦: 担心花儿也会因忧愁而凋谢,借花喻人,表达情感的共鸣。
  • 清润玉箫闲久: 清脆的玉箫长时间无人吹奏,象征孤独与知音难觅。
  • 知音稀有: 知音难寻,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 欲知日日倚栏愁: 想要知道我日复一日倚栏而愁的心情。
  • 但问取亭前柳: 只需询问亭前的柳树,它见证了我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以词作著称,风格清丽、细腻,常描绘生活琐事与自然之美。他在词中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词可能创作于周邦彦晚年,他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的社会变迁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这首词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慨。开头的“眉共春山争秀”将人和自然完美结合,仿佛眉头的妍丽与春山的秀美难分难解。紧接着“可怜长皱”引出时间的无情,令人不禁感到心痛,似乎在感叹岁月对美的摧残。

“莫将清泪湿花枝”则是一种对情感脆弱的警惕,诗人用花喻人,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忧伤。接下来的“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又转向孤独的叹息,表达了与知音相遇的渴望与无奈,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孤寂。

最后以“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收尾,柳树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倾诉对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周邦彦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眉共春山争秀: 眉毛的美丽与春山的秀丽相争,传达一种对美的赞美。
  2. 可怜长皱: 皱纹的存在令人感到可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3. 莫将清泪湿花枝: 不要让泪水打湿花枝,隐喻情感的脆弱与悲伤。
  4. 恐花也如人瘦: 担心花儿因忧愁而凋零,暗示人也因悲伤而瘦弱。
  5. 清润玉箫闲久: 玉箫长时间无人作乐,暗示孤独与被遗忘。
  6. 知音稀有: 知音少见,表达对理解与陪伴的渴望。
  7. 欲知日日倚栏愁: 想知道自己日复一日的愁苦。
  8. 但问取亭前柳: 询问亭前的柳树,它见证了自己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也如人瘦”,用花来比喻人,形象生动。
  • 拟人: 柳树被赋予了见证者的角色,增强了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 “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无情与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知音的渴望。通过自然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春山: 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花枝: 代表美好事物,易碎与脆弱。
  • 玉箫: 传达音乐与孤独的意象。
  • : 作为见证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眉共春山争秀”中,“眉”指的是什么? a) 眉毛
    b) 美丽
    c) 春天

  2. “清润玉箫闲久”中,玉箫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音乐
    c) 时间

  3. 诗中“莫将清泪湿花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眉毛
  2. a) 孤独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周邦彦 vs. 李清照: 周邦彦的细腻与李清照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同题材对比: 两位词人在描写孤独与情感时所使用的意象和语言风格各有不同,周邦彦更倾向于自然意象的融入,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邦彦研究》

相关查询

古风 其二十九 双燕离 江夏送友人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题东谿公幽居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望鹦鹉洲怀祢衡 桂殿秋·仙女下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寓言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廷争面折 心长力弱 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上弄冰 针锋相对 隔行如隔山 青云学士 穷极则变 非字旁的字 在先 逸刼 木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连结尾的成语 风流浪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