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5:21
兰陵王·咏柳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为谁碧。千缕春愁似织。年时见拖雨弄晴,此树依稀玉河侧。长条覆路直,金勒犹嘶过迹。东风紧飘尽暗尘,怊怅携柑倦游客。春痕试寻觅。对蔓草瀛亭,斜照铜陌。迟莺早燕沈消息。空青眼抛汝,白头催我,灵和前事付过翼。叹人已非昔。羌笛。听吹入。又郭黯烽晨,旗闪烟夕。漫天飞絮浮云隔。念千里芳堠,五湖幽宅。声声桥上,唤杜宇,去未得。
这柳树的碧色是为了谁呢?千缕春愁如同织就般缠绵。每年春天总能看到它在雨中摇曳,阳光普照时,这棵树依稀就在玉河旁边。长长的柳条覆盖在路上,金色的马儿还在马蹄声中留下过的痕迹。东风强劲,吹散了沉重的尘埃,令人怅惘的我带着柑橘,疲惫的游子。春日的痕迹试图去寻找。在那蔓草丛生的瀛亭前,斜阳照在青铜的街道上。迟到的黄莺和早来的燕子都已失去消息。空留青眼抛下你,白发催促我,往昔的灵魂和事情都已随风而去。叹息之间,人已不再是从前。听到羌笛的声响,仿佛是从远方吹来。再看那郭外的烽火晨曦,旗帜在烟雾中闪烁。漫天飞舞的柳絮和浮云相隔千里。思念那千里之外的芳草,和五湖之畔的幽静宅院。桥上声声杜宇的呼唤,却依然无法相聚。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词曲,作品多围绕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以细腻的描写著称。
《兰陵王·咏柳》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写柳树,抒发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兰陵王·咏柳》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春天的愁苦与思念。诗中“千缕春愁似织”一句,便将春天的美好与忧伤紧密交织,柳树成为了情感的载体。在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长条覆路直”、“金勒犹嘶过迹”,通过生动的景象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不仅有对春天的美好描述,还有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使用“空青眼抛汝,白头催我”体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诗歌通过对柳树及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关系,充满了哲理与思索。
诗中“千缕春愁似织”表达了什么情感?
“金勒犹嘶过迹”中的“金勒”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眼”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