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47:06
《曹既见和复次其韵》
作者:苏轼
造物本儿戏,风噫雷电笑。
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人人走江湖,一一操网钓。
偶然连六鳌,便谓此手妙。
空令任公子,三岁蹲海徼。
长贫固不辞,一死实未料。
难将蓍草算,除用佛眼照。
何人嗣家学,恨子儿尚少。
嗟我与曹君,衰老世不要。
空言今无救,奇志后必耀。
吟公五字诗,义重千金吊。
收藏慎勿出,免使群儿谯。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造物主似乎在开玩笑,风和雷电在嘲笑人类的惊慌失措。人们在江湖中四处游荡,各自拿着渔网钓鱼。偶尔捕到六鳌,便认为自己的技艺高超。任公子虽然年幼,却也在海边蹲了三年。长久的贫困我并不在意,死亡的来临却难以预料。难以用蓍草占卜未来,唯有佛眼才能洞察一切。谁能继承家学,真让人惋惜自己子女还太少。我与曹君都已衰老,世人对我们似乎毫不在意。空谈现在无计可施,然而奇志总有一天会闪耀。吟诵公子的五字诗,价值千金不可轻易展示,唯恐让无知的小儿嘲笑。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生活中对人生和自然的反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与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知与无奈。开头用“造物本儿戏”来引入,似乎在讽刺人类的自以为是。随着诗情的发展,苏轼通过“人人走江湖”和“偶然连六鳌”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常与随意。在面对贫困与死亡时,诗人选择以一种洒脱而又无奈的态度面对,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反复提到的“奇志”与“收藏”,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尽管现实无奈,但他相信自己的才华终有一天会被认可。在结尾部分,苏轼以“吟公五字诗,义重千金吊”作总结,强调了诗歌的力量与价值,表现了他对艺术的尊重与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儿戏”意指:
A. 玩耍
B. 轻松的事情
C. 严肃的事
D. 无聊的事
“人人走江湖”中“江湖”指的是什么?
A. 水域
B. 社会生活
C. 自然环境
D. 旅行
诗人认为“奇志后必耀”意味着:
A. 未来充满希望
B. 理想终将实现
C. 生活会变好
D. 无法改变现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风有明显差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放与奔放,而苏轼的《曹既见和复次其韵》则更多反映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两者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