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5: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30:51
新年五首
作者: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
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
生物会有役,谋身各及时。
何当禁结弋,看引雪衣儿。
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瘅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小邑浮桥外,青山石岸东。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万户不禁酒,三年真识翁。
结茅来此住,岁晚有谁同。
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探春先拣树,买夏欲论园。
居士常摧客,参军许扣门。
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全诗翻译:
新年到来时,细雨朦胧,让人感到忧愁;春天的愁绪伴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水边长出菜的地方,烟雾笼罩着落梅的村庄。小集市上的人们都回家了,孤舟上的白鹤在水面上翻飞。这样的景象仍可以稍微安慰寂寞,渔火在黄昏的水面上闪烁。
在北岸,成群的白鹭聚集,新年将去往何方呢?它们全都回到了高大的树上,分占着巢枝。生物都有自己的使命,谋生的机会各自把握。何时能禁止捕鸟,看那雪中衣裳的孩子。
海国的春天温暖而空旷,山峦在春天显得无比清新。冰溪中结着薄薄的雨,雪菌已经到达江城。更待轻雷发出声响,催促着冻笋生长。丰湖边有藤菜,似乎可以和莼菜羹相媲美。
小镇的浮桥外,青山在石岸的东边。茶枪烧后,田野里的麦浪在水面上空荡荡的。万户人家都可以畅饮美酒,三年来我真心识得你这位老翁。结茅来这里定居,年末时又有谁能相伴呢?
荔枝什么时候成熟呢?花头已经繁茂。探春时,先去挑选树木,买下夏天想要的园子。居士常常劝阻客人,参军的朋友也很少来敲门。明年又会有什么新鲜的滋味,期待能带着孙子们一起享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风格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新年五首》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表达了对新年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此时,苏轼身处逆境,仍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了其豁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新年五首》是一组展现新年气息的诗作,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晓雨暗人日”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显忧伤的氛围,正是春天的愁绪不断滋生。诗中描绘了水边的菜渚、湿润的梅村、小市的寂静,展现出一种宁静却略显孤独的景象。
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了“孤舟鹤踏翻”的意象,象征着自然中的孤独与自由,反映了人们在新年时的思绪。同时,渔火在黄昏中的闪烁,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着生活的希望与温暖。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开始关注生物的生存与繁衍,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期望。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夹杂着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作者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表达了对明年新鲜事物的期待,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人的眷恋,使整首诗歌在忧伤中透出一丝温暖,展现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新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乐观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新年五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新年的感慨
C. 对人生的困惑
“晓雨暗人日”中“晓雨”是指什么?
A. 晚上的雨
B. 清晨的细雨
C. 雨后的阳光
诗中提到的“渔火”象征了什么?
A. 寂寞
B. 温暖与安宁
C. 寒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新年五首》和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到苏轼在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描写上更为突出,而李白则在豪放的情感表达与饮酒作乐的主题上更为显著。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但风格迥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