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53
春云驿路暗,游了眇归程。
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
翁仲不解语,纲鸟时时鸣。
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春天的云彩遮蔽了驿路,归来的路途显得渺茫。
我常常怀念故乡的山下,那风雨中的柏树庭院令人感到悲伤。
翁仲(古代的石刻像)无法诉说我的心情,只有鸟儿时不时发出鸣叫。
人家的庭院里插着垂柳,而我作为客人却又感到清明。
诗中提到的“翁仲”是一种古代的石像,常常被用作墓碑或守护神,象征着对故人的怀念与思念。而“垂柳”则常被用作离别和相思的象征,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人身为客人,却在清明时节感受到的不是节日的欢愉,而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时节,正值清明,诗人因旅途而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诗中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情感,以及对春日景色的细腻观察。
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篇“春云驿路暗”便营造了一个阴郁的氛围,春天的阴雨与归途的渺茫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接下来的“永怀故山下”,则直白地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不仅是对山水的眷恋,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风雨悲柏庭”一句,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柏树常象征着坚韧与长久,但在风雨中显得更加凄凉,反映出诗人对故乡沧桑变化的无奈。之后的“翁仲不解语”则展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虽然身边有庇护的石像,但它无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孤独感。
最终,“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一联中,垂柳的意象与清明的节日形成了对比,诗人在外游荡,心中怀念故乡的同时,感受到周围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更为惆怅,令人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归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蕴含着对归属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翁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古代的石像
C. 一种植物
D. 一位古人
“春云驿路暗”中的“暗”指的是什么?
A. 天黑
B. 前路不明
C. 情绪悲伤
D. 物体颜色
诗中插柳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A. 离别
B. 欢庆
C. 悲伤
D. 生命的轮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姜夔的《春日书怀四首》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姜夔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杜甫则以国家的变故和个人的身世为背景,情感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