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玉烛新》

时间: 2025-05-23 15:04:10

诗句

荒山藏古寺。

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兰枯蕙死。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

可堪红紫。

曾不解、和羹结子。

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揾松煤,写教形似。

此时胸次。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

吟安个字。

判不寐、勾牵幽思。

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5:04:10

原文展示:

玉烛新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荒山藏古寺,
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兰枯蕙死,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
可堪红紫,
曾不解和羹结子。
高压尽百卉千葩,
因君合修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
待浅揾松煤,
写教形似。
此时胸次,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
吟安个字,
判不寐勾牵幽思。
谁伴我香宿蜂媒,
光浮月姊。

白话文翻译:

在荒山中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
看到水边的梅花盛开,一枝上有三四朵。
兰花枯萎,蕙草也死去,
只有在登高处的风景能慰藉我消散的灵魂。
可堪一见的红紫花卉,
曾经不懂得调和羹汤结出果实。
在高压之下,百花千朵都凋零,
我愿与你一起修订花卉的历史。
春光莫要轻易吹残,
等我轻轻掘起松煤,
写下它的形状。
此时我的心境,
如同冰雪洗净了过去的尘埃。
吟诵着每一个字,
难以入眠,幽思缠绵。
谁来陪伴我在香味中安睡,
月光如水般洒下。

注释:

  • 兰枯蕙死: 兰花与蕙草,象征高雅和纯洁,枯萎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逝去。
  • 高压尽百卉千葩: 意思是高压使得百花千朵凋零,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脆弱。
  • 韶华: 指美好的时光。
  • 松煤: 松树的煤,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生命的持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字子华,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玉烛新》创作于作者流寓期间,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诗歌鉴赏:

《玉烛新》是一首兼具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诗作,杨无咎通过对梅花、兰花等植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流逝的感慨。开篇即以“荒山藏古寺”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孤寂的氛围。梅花的盛开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尽管周围一片枯萎。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时,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往的思索与忧伤。诗中的“可堪红紫”可以看作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又带着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对比,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内心的孤独,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两句“吟安个字,判不寐勾牵幽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灵魂伴侣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山藏古寺: 设置了一个孤独的场景,暗示内心的孤寂。
  • 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描绘了梅花的美丽,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顽强。
  • 兰枯蕙死: 反衬梅花的美丽,展现出自然的无情。
  •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 诗人通过登高远望来寻找内心的安慰。
  • 可堪红紫: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曾不解和羹结子: 暗示对生活的无知与后悔。
  • 高压尽百卉千葩: 体现出环境对生命的压迫。
  • 因君合修花史: 表达了与友人共同追寻美好事物的愿望。
  • 韶华且莫吹残: 感叹时光易逝。
  • 待浅揾松煤: 期待天真与自然的和谐。
  •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 诗人渴望重生和净化。
  • 吟安个字: 反映出诗人对文字的执着与思考。
  • 判不寐勾牵幽思: 强调内心的思念与牵挂。
  • 谁伴我香宿蜂媒: 诗人渴望陪伴与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梅花与诗人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对孤独、遗憾与爱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坚韧、希望。
  • 兰花、蕙草: 高雅、纯洁。
  • 红紫花卉: 美好事物的象征。
  • 冰雪: 净化、重生的象征。
  • 月光: 伴侣、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枯蕙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内心的孤独?
    A. 梅花
    B. 荒山
    C. 红紫花卉

  3. 诗中的“韶华且莫吹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青春的珍惜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女性对过往的思念与无奈。
  • 《水调歌头》: 以豪放的笔触展示对友人和家国的深情。

这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与《玉烛新》相似,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至西湖 其二 乌镇酒舍歌 囊萤 杨和王挽章五首 夜雨次韵寄蔡用严杨仲举 其二 南皮咏古五首 其三 重九日至云号 赠黄职方师正 点绛唇 征妇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包含龙的词语有哪些 大显身手 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偏窳 小字头的字 断断 吐凤之才 预搔待痒 工字旁的字 俯容 蠢若木鸡 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沿房 鬲字旁的字 强而示弱 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盲翁扪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