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6
贫耆欲无寿,富婴愿期颐。
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
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裤儿。
问齿未踰壮,问家素不赀。
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
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贫穷的老人希望自己能长寿,富裕的婴儿则希望能活到百岁。
家中悲戚的气氛中,哭声是如此悲痛。
白发苍苍的人泪流满面,年轻的女子则因丧夫而衰败。
我向送葬的车夫询问,大家都在为那年轻的儿子感到惋惜。
问他是否还未过壮年,问他的家境是否宽裕。
黄金也无力抵挡死亡,华丽的房屋也不能挽留生命。
南边邻居的九十岁老人,依旧带着索子如同荣华的期盼。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诗人,字子华,号丰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写景抒情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作品中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七哀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间离别的哀痛。诗中描绘了不同社会阶层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悲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情感。
《七哀诗》是一首深刻的哀悼诗,诗中通过对生与死、贫与富的对比,展现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脆弱。首句“贫耆欲无寿,富婴愿期颐”,以两种极端的生活状态开篇,既揭示了生与死的对立,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在诗中并未得到满足,接下来“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家庭丧失亲人的痛苦。
随着诗的深入,情感愈加浓烈,“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展现了老人在丧子之痛与年轻寡妇的悲惨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悲哀。诗人通过对“送车人”的询问,进一步引发对年轻生命的惋惜,表现出对年轻生命的珍视与对死亡的无奈。
最后,以“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总结全诗,强调即便是财富与华丽的生活也无法抵挡死亡的降临,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悲痛的氛围中,透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悲伤,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这些意象在诗中互相映衬,形成了生死、贫富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中提到“贫耆欲无寿”,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贫穷的老人希望长寿
B. 贫穷的老人希望死去
C. 贫穷的老人希望富裕
D. 贫穷的老人希望快乐
诗中“黄金不贷死”表达的意思是:
A. 黄金是最重要的
B. 财富无法抵挡死亡
C. 黄金可以长寿
D. 财富与死亡无关
诗中的“白头洒慈泪”指的是:
A. 年轻人流泪
B. 老人因痛苦而流泪
C. 富人流泪
D. 小孩流泪
答案:
以上材料为对《七哀诗》的全面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