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20
香山篇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
雷鸣湖雨作,还泊香山隈。
美人斗香草,上有九畹栽。
美人在何所,搴芳招归来。
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香山游玩的情景。放舟在油脂般的塘边,湖面上雷声阵阵,仿佛是雷鸣与湖水的交响。雨水洒下,船又停泊在香山的隐蔽处。美丽的女子在香草中争妍斗艳,九畹香草被精心栽种。美人究竟在何方,渴望将她招回,采摘芳香的草。露水洒落在荆棘丛生的草地上,鹿儿在姑苏台上悠然自得。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时中,号白云山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往来,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代的思考。
《香山篇》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人情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开篇以“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引入,给人以宽广的视野,仿佛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雷声阵阵,令人心潮澎湃。接着,诗人通过“雷鸣湖雨作,还泊香山隈”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与静谧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氛围。
诗中的美人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鲜活。她和香草的斗艳,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隐喻了人对自然的珍视与赞美。最后一句“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则将美好与艰难的现实对照,体现出一种哲理思考:即使生活中有荆棘与艰难,仍然要珍惜那些美好瞬间,犹如鹿儿在姑苏台上悠然自得。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人情的珍视,传达出在艰辛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放舟脂塘曲”中的“脂塘”指的是什么?
A. 沼泽
B. 湖水
C. 河流
美人与香草的斗艳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美的对抗与和谐
C. 自然的凋零
“鹿上姑苏台”代表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与紧张
B. 安闲与自在
C. 贫困与困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更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而杨维桢的《香山篇》则更侧重于描绘静谧的自然场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