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2
吴农竭力耕王田,
王赋已供常饿眠。
邓通董贤何为者,
一生长用水衡钱。
吴地的农民拼命耕作王家的田地,
可王家的赋税已经让他们常常饥饿而眠。
邓通和董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辈子都在用水来衡量财富与金钱。
作者介绍: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农民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吴农谣》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吴地农民的辛苦与无奈。诗中以“吴农竭力耕王田”开篇,直接引入主题,突出了农民的辛苦劳作。然而,紧接着的“王赋已供常饿眠”则揭示了农民辛勤耕作所换来的却是沉重的赋税和饥饿的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接下来的“邓通董贤何为者”,诗人借用历史人物邓通和董贤,引发对社会上层的质疑,暗示在权力与金钱的游戏中,普通百姓的命运常常被忽视。最后一句“一生长用水衡钱”,则是以水来比喻贫困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令人思考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及其对人的影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吴农谣》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邓通、董贤是指:
A. 农民
B. 富豪与权臣
C. 士人
D. 商人
诗中“水衡钱”比喻的是:
A. 财富的增减
B. 农民的贫困
C. 生活的富裕
D. 自然资源的丰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民生困苦,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吴农谣》则聚焦于普通农民的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