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0
宿瘤词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采桑女,项如罂,
受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
大王聘之居中榜,
旧衣不换新衣裳。
采桑女,项如罂,
宫中掩口笑喤喤。
尧舜桀纣陈兴亡,
中宫笑口惭且惶。
服后服,正后宫卑宫室,
亲蚕桑减戈猎,
斥优倡。
诸侯玉帛走东方,
王上帝号声煌煌。
采桑女,脖子如罂粟一般,
听从教导采桑,不听教导去看国王。
国王把她聘为中宫,
旧衣不换,仍穿新衣裳。
采桑女,脖子如罂粟一般,
宫中掩口偷笑。
尧舜桀纣的兴亡,
中宫笑得既羞且惶。
穿着华服,正是后宫的卑微房室,
亲近蚕桑,减少戈矛猎捕,
斥责歌女。
诸侯们玉帛朝东方而去,
王上帝的号声震天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讽刺意味。
《宿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时期,社会动荡,民众疾苦。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采桑女的形象,反映出当时对权力和女性命运的思考。
《宿瘤词》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采桑女的美丽与无奈,同时也折射出对权力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采桑女的形象,既是对劳动者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她命运的同情。诗人用“项如罂”来描绘采桑女的美,表现出一种细腻的审美情趣,而“宫中掩口笑喤喤”则揭示了权力中心的虚伪与冷漠。在历史的长河中,尧舜桀纣的兴亡交替,诗人以此引发对王权的反思,体现出历史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诸侯玉帛走东方”,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与权力的流动,展现出一种无奈的历史感。整首诗通过对采桑女的描绘与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杨维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性的关注。
诗歌通过描写采桑女的命运和权力中心的冷漠,表达了对历史和权力的反思,突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复杂地位与生存环境。
诗中提到的“采桑女”象征什么?
“项如罂”是用来形容谁的?
诗中提到的“尧舜桀纣”主要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