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对月》

时间: 2025-04-27 12:29:52

诗句

林外霜风作夜声,入檐寒月似多情。

灯前炉畔深杯暖,更听昭君出寒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9:52

原文展示:

林外霜风作夜声,入檐寒月似多情。灯前炉畔深杯暖,更听昭君出寒行。

白话文翻译:

夜晚,林外的霜风发出声响,檐下的寒月似乎充满了情感。在灯前炉旁,深杯中的酒温暖人心,又听到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

注释:

  • 林外霜风:指夜晚树林外的寒风。
  • 入檐寒月:指月光透过屋檐照射进来,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似多情:形容月光似乎充满了情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灯前炉畔:指在灯火和炉火旁边。
  • 深杯暖:指杯中的酒温暖人心。
  • 昭君出寒行:指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昭君是汉代美女,被迫出塞和亲,其故事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悲凉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从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林外霜风、檐下寒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诗中的“寒月似多情”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使得整个夜晚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后两句通过灯前炉畔的温暖和昭君出塞的悲凉行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温暖和悲凉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外霜风作夜声:首句描绘了夜晚林外的霜风,通过“作夜声”表达了风声的凄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 入檐寒月似多情:次句通过“入檐寒月”描绘了月光,而“似多情”则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使得月光显得更加温暖和富有诗意。
  • 灯前炉畔深杯暖:第三句通过“灯前炉畔”和“深杯暖”描绘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与前两句的凄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温暖的向往。
  • 更听昭君出寒行:最后一句通过“昭君出寒行”引入了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悲凉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月似多情”,赋予月光以人的情感。
  • 对比:如“灯前炉畔深杯暖”与“更听昭君出寒行”形成对比,表达了温暖与悲凉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温暖和悲凉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霜风:象征着寒冷和凄凉。
  • 寒月:象征着孤独和多情。
  • 灯前炉畔:象征着温暖和安宁。
  • 昭君出寒行:象征着历史的悲凉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月似多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的“昭君出寒行”涉及了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杨玉环 C. 貂蝉
  3. 诗中的“灯前炉畔深杯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凄凉 B. 温暖 C. 悲凉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悲凉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对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历史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

相关查询

忆北山送胜上人 再次前韵 梁王吹台 客至当饮酒二首 其一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寄吴冲卿二首 怀元度四首 题朱郎中白都庄 安丰张令修芍陂 怀元度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千门万户 史职 角字旁的字 逊坐 一饭三吐哺 包含噎的成语 玉坛 重翳 评委 鬲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万壑争流 铁桶江山 雕盘绮食 包含绝的成语 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