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夜》

时间: 2025-07-27 10:53:33

诗句

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53:33

原文展示:

秋夜
挑落寒灯一点青,
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
唤作铜饼蟹眼鸣。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我轻轻挑落灯光,发现斜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半窗之上。忽然听到一阵秋天的声音,像是铜饼在鸣叫,像是蟹眼在呼唤。

注释:

  • 挑落:轻轻拨动,指灯火摇曳。
  • 寒灯:寒冷的灯光,暗示了秋夜的清冷。
  • 斜月:指月亮的光线斜射入窗。
  • 无端:没有原因,突然。
  • 秋声:秋天的声响,通常指虫鸣等声音。
  • 铜饼:比喻声音清脆,如同铜器发出的声音。
  • 蟹眼:形容声音细小而清脆,像蟹眼的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咏物诗和山水诗闻名,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秋夜》创作于北宋灭亡后,南宋时期的一个秋夜,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沉思的情感。

诗歌鉴赏:

《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夜宁静景象的诗作,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借助灯光和月光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清冷而又深邃的情感。首句“挑落寒灯一点青”,通过“挑落”二字,表现出诗人对灯火的轻柔触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一点青”则暗示了寒冷的环境,映衬出秋夜的萧条。接着“方知斜月半窗明”,用斜射的月光来表现夜的宁静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思考。

第三句“无端一阵秋声起”,则带来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秋天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唤作铜饼蟹眼鸣”的比喻,将细微的虫鸣与铜饼的声响结合,展现了秋夜的生动与灵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比喻,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与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挑落寒灯一点青”: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轻触灯火,灯光微弱,映照出青色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 “方知斜月半窗明”:通过对比,发现斜月的明亮照耀,增添了夜晚的美感与宁静。
  3. “无端一阵秋声起”:突如其来的秋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暗示生命的活力和变化。
  4. “唤作铜饼蟹眼鸣”:细腻的声音比喻,引发读者对秋夜声音的联想,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铜饼蟹眼鸣”,将声音与物体形态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唤作”赋予声音以生命,让自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灯光与月光,表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灯:象征孤独与清冷。
  • 斜月:象征希望与光明。
  • 秋声: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铜饼蟹眼:象征细腻与生动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挑落寒灯”指的是什么?
    A. 摇动的灯光
    B. 灯光熄灭
    C. 点燃的火焰

  2. “无端一阵秋声起”中的“无端”意思是?
    A. 有原因
    B. 突然
    C. 可预见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夜的美丽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2.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夜晚的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 《秋夕》:表现秋天的凄凉与思索,主题与《秋夜》相似,但情感略显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津梁寺寻李侍御 闲居寄包何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同邬戴关中旅寓 送李九贬南阳 过王舍人宅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哭常征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风光旖旎 族祖父母 工字旁的字 识结尾的成语 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出世人 九开头的成语 捉贼见赃 缩然 长字旁的字 失枝脱节 字正腔圆 隐忧 醅酒 众望所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