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29
送徐太博守莆中
方岳 〔宋代〕
南州高士心如水,
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
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
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
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
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
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
通印子肥春网闲。
心事太平儿女语,
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
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
不忧吾道久间关。
南方的高士心如流水般清澈,夜雨中炉边的亭子里,岁月似乎要重新循环。早晨的足迹不过像初来时的阳光,州的旗帜仍在这两年间飘扬。秋天来临,竹屋中常常萦绕着归乡的梦,天赋的莆人脸上总是挂着笑颜。馆下的学子们情意绵绵,眼中看着旧时的循吏依旧班班可见。传说士子多得像鲫鱼一样,大家都欣喜府公的清白像山一样高洁。庆历年间的谏臣书还在吗?乾淳年间的文赋能否追溯?郎官已红熟,海风静谧,通印子肥,春天的网闲。心中所惦记的太平儿女之语,诗家的尊宿已是白发苍苍。欢迎骑竹而来何时黄昏,赠别垂杨是不可攀援的。和老夫的想法一致,不忧我道的长久关隘。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华,号汶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为主。他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往往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方岳送别朋友徐太博赴莆中任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中蕴含着对故乡、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士人清白之道的赞美。
《送徐太博守莆中》是一首情感深厚的送别诗,方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南州高士心如水”引入,既描绘了南方士人的品德,也暗含着对友人的期望。接着,诗人以夜雨和炉亭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思绪的沉淀。
在描绘秋天的竹屋时,诗人表现出对故乡的归属感和怀念,暗示着心灵的归宿。诗中提及的“循吏”和“士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白与才华的渴望,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尾部分通过“欢迎骑竹来何暮”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与希冀,尽管离别在即,但情感依然紧密相连。
整体而言,诗中的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理想的思考,体现了方岳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同时也反映了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对清白与理想社会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士”指的是?
“秋来竹屋多归梦”的意象象征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