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26
原文展示:
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近知疎问讯,不那费怀思。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寺庙钟声响起之后,溪边的桥上雨势正浓。拄着藜杖的你能够来访我,我们一起饮酒并讨论诗歌。本意是匆匆告别,却仍然错过了约定的时刻。最近才知道疏于问候,不再那么费心怀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这首诗是写给友人徐季益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相聚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与友人徐季益分别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再次相聚的愿望。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友人的来访,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诗中“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自然画面,为后文的情感表达营造了氛围。“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则展现了友人之间的亲密和共同爱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再次相聚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友人的来访,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再次相聚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野寺钟鸣后,溪桥雨合时”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画面? A. 宁静而略带忧郁的自然画面 B. 热闹而欢快的自然画面 C. 清新而明亮的自然画面 答案:A
诗中“杖藜能过我,酌酒更论诗”表达了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 B. 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C. 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答案:A
诗中“意作匆匆别,仍愆得得期”表达了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 B. 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C. 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答案:A
诗中“近知疎问讯,不那费怀思”表达了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不舍 B. 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C. 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