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行经村径》

时间: 2025-04-26 20:37:33

诗句

一径有人迹,到来唯数家。

依稀听机杼,寂历看桑麻。

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

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7:33

原文展示:

一径有人迹,到来唯数家。
依稀听机杼,寂历看桑麻。
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
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上偶尔有人走过,来到这里只有几户人家。隐约可以听到织布机的声音,静静地看到桑树和麻田。雨水浸湿了渡口的草,风吹拂着坟墓上的花。于是我驱赶着疲惫的马,看到几只归林的乌鸦。

注释:

  • 一径:一条小路。
  • 人迹:人走过的痕迹。
  • 机杼:织布的机具,表示有织女在工作。
  • 寂历:形容安静而清晰的样子。
  • 桑麻:桑树和麻,代表农田。
  • 雨湿:雨水使草变得湿润。
  • 渡头:渡口。
  • 羸马:疲惫的马。
  • 归林鸦:归入树林的乌鸦,象征归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乡村风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乡土气息著称。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行经村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条小路上稀少的人迹,瞬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想要探索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接着,听到织布机的声音和看到桑麻,创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仿佛让人看到了乡村的日常景象。

雨湿的草和风吹的花则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最后一句“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不仅体现诗人离开的情景,也给人留下了对乡村生活的无限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有人迹:开篇描绘出一条小路,有人走过,暗示乡村生活的存在。
  • 到来唯数家:这里的人家稀少,显示出乡村的宁静。
  • 依稀听机杼:隐约听到织布的声音,表现出乡村的日常活动。
  • 寂历看桑麻:静静地看着桑树和麻田,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
  • 雨湿渡头草:描写自然环境,雨水滋润了草地。
  • 风吹坟上花:风中坟墓上的花摇曳,增添了诗的意象。
  • 却驱羸马去:诗人准备离开,驱赶疲惫的马。
  • 数点归林鸦:乌鸦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提高了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路:象征人迹罕至、宁静的环境。
  • 机杼:代表乡村的传统手工艺。
  • 桑麻:寓意农村的耕作与生活。
  • 雨草、风花:自然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羸马、归鸦:象征离去与归属,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机杼”指的是什么? A. 织布机
    B. 农具
    C. 渡船

  2. “雨湿渡头草”一句中,雨的作用是什么? A. 增加湿度
    B. 使草变得湿润
    C. 造成洪水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水的宁静,与长孙佐辅的作品有相似的自然意象,但王维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长孙佐辅则更侧重于乡村生活的细节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中步月湖上 泛舟泽中夜归 遣兴 园中偶题 睡起书事 十月 杂赋 庵中独居感怀 题张几仲所藏醉道士图 无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折肱,为良医 测验 广字头的字 禅扉 落架 玄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离世异俗 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踅西倒 谢家宝树 包含聒的词语有哪些 塔里木盆地 鬥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蹈常习故 熬清守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