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24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作者:贺知章 〔唐代〕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全诗翻译:
怀着全心全意的忠诚,荒凉的边境已得到通行。
虽然九次进攻未曾交战,但五月的戎马仍在。
派遣戍卒征发周边的文书,恢复边疆重振汉朝的功绩。
选拔车马的元宰,制定法律以取信于文士。
盔甲出现在天上的弧形,谋划在帝王的帐篷之中。
诏令旗帜分发夏季的物资,专门给予唐朝的弓箭。
帐篷安置在伊川的右侧,钟声传到晋朝的苑中。
厨师准备丰盛的食物,音乐正好调理丝竹。
岐路上还留有余雨,离川上照耀着晚霞的虹。
恭敬地听闻咏叹方叔的诗歌,千年之后依然舞动着皇上的风采。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唐代诗人。贺知章是唐初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这首诗作于张说受命巡边之际,旨在表达对张说出征的支持与祝福,同时彰显国家的稳固与繁荣。在当时,边疆问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边防的关注与忠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意蕴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边疆事务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开篇“荒憬尽怀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的重视与忠诚,强调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接着,诗人提到九攻虽不战,说明即使在和平时期,国家的防御措施依然不可或缺。
诗中提到的“遣戍征周牒”与“恢边重汉功”则点明了国家治理的责任与使命,体现出对历史的继承与发扬。之后,提及的“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不仅展示了唐代官制的完善,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治武功并重的期望。
全诗的意象丰富,诸如“帐宿伊川右”、“岐陌涵馀雨”等,均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最后“千载舞皇风”更是将目光放眼未来,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
本诗通过对边疆事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期待,强调了忠诚与责任感,体现出文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祝福。
诗中提到的“九攻”指代什么?
A. 九次进攻
B. 九次和平谈判
C. 九个边防城市
“帐宿伊川右”中的“伊川”指代哪里?
A. 河流
B. 城市
C. 山脉
诗中的“饔人”指的是?
A. 军人
B. 厨师
C. 文士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贺知章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更侧重于国家政治与边防,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历史责任,后者则追求个人的情感寄托与自然的壮丽。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贺知章及其作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