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5:54
《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八月微凉生枕簟。
金盘露洗秋光淡。
池上月华开宝鉴。
波潋滟。
故人千里应凭槛。
蝉树无情风苒苒。
燕归碧海珠帘掩。
沈臂昌霜潘鬓减。
愁黯黯。
年年此夕多悲感。
八月的微风让人感到凉爽,躺在竹席上。
金色的盘子被露水洗净,映出淡淡的秋光。
池水上月光如镜,波光粼粼。
远方的故人,千里之外,想必也在凭栏眺望。
蝉鸣的树木无情,秋风轻轻吹过。
燕子归来,碧海的珠帘紧闭。
我的手臂沉重,鬓发渐白。
心中充满了愁苦,
每到这个夜晚,总是感到无尽的悲伤。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以散文和诗词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渔家傲》创作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人生感伤之际。诗人在这个季节中感受到的微凉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渔家傲》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深厚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八月微凉”引入,细腻地描写了初秋的气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金盘露洗秋光淡”,则通过月亮的美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虑。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思念远方的故人,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故人千里应凭槛”。这里不仅传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蝉鸣的无情与燕子的归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最后的“愁黯黯”四句,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季节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人对自然的感受及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哲理性的佳作。
整首诗围绕着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绪和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渔家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欧阳修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蝉树”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夏天的结束
C. 冬天
“年年此夕多悲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之情时,虽然主题相似,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处理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