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0: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3:30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这座松树环绕的寺庙曾经有一只白鹤栖息。夜深时分,台殿的月光有高有低。是谁在东楼的柱子旁倚靠呢?正是千山的雪水在涨满小溪。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清新的意境著称。杜牧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且其笔法简练,富有音乐感。
这首诗写于杜牧游历宣州开元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
《寄题宣州开元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人文交融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寺庙的松树和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诗中的“鹤栖”使人联想到隐士的生活,暗示着诗人对孤独与清雅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何人为倚东楼柱”引出思考,表现出对未知人的关心与对社会的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人际的联系。最后一句“正是千山雪涨溪”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交织,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哲思,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
B. 富贵
C. 忧愁
D. 战斗
诗人在东楼柱旁思考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友人的身影
C. 酒的醇香
D. 诗的韵律
“千山雪涨溪”中的“涨”字意为?
A. 冲击
B. 上升
C. 减少
D. 倒流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描绘了清幽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杜牧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情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但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