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题宣州开元寺》

时间: 2025-07-30 00:53:30

诗句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3:30

原文展示: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白话文翻译:

这座松树环绕的寺庙曾经有一只白鹤栖息。夜深时分,台殿的月光有高有低。是谁在东楼的柱子旁倚靠呢?正是千山的雪水在涨满小溪。

注释:

  • 松寺:指松树环绕的寺庙,寓意清幽。
  • 鹤栖:鹤是一种优雅的鸟,常象征长寿与高洁。
  • 夜深:指夜晚已深,象征宁静的环境。
  • 台殿:寺庙的建筑。
  • 月高低:月亮的高低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 :依靠、靠着。
  • 东楼柱:东边楼阁的柱子,可能寓意着思念或等待。
  • 千山雪涨溪:形容山上积雪融化,水流涌动,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 :古代文人常用鹤来象征高洁和长寿,出现在许多诗词中。
  • 台殿:寺庙的建筑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厚。
  • 雪涨溪: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清新的意境著称。杜牧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且其笔法简练,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牧游历宣州开元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寄题宣州开元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人文交融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寺庙的松树和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诗中的“鹤栖”使人联想到隐士的生活,暗示着诗人对孤独与清雅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何人为倚东楼柱”引出思考,表现出对未知人的关心与对社会的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人际的联系。最后一句“正是千山雪涨溪”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交织,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寺曾同一鹤栖:描述了一处清幽的寺庙,曾有白鹤栖息,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2. 夜深台殿月高低:夜深时,月光在台殿上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静谧。
  3. 何人为倚东楼柱:引发思考,访客是谁?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或对友人的思念。
  4. 正是千山雪涨溪:自然的景象映射生命的变化,水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鹤栖”比喻高洁的生活。
  • 拟人:月光的高低变化,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夜深”和“月高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流露出一种哲思,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长寿和坚韧。
  2. :象征高洁与孤独。
  3.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4. :象征纯洁与生命的循环。
  5.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
    B. 富贵
    C. 忧愁
    D. 战斗

  2. 诗人在东楼柱旁思考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友人的身影
    C. 酒的醇香
    D. 诗的韵律

  3. “千山雪涨溪”中的“涨”字意为? A. 冲击
    B. 上升
    C. 减少
    D. 倒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描绘了清幽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杜牧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情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牧诗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寄题谢景思药寮仍用其韵 豁然亭 浑醉庵诗 皇华馆以上巳落因修禊事题诗纪之 还鲜于蹈夫诗编 贺刘侍郎三首 贺刘侍郎三首 贺刘侍郎三首 和制帅 和制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怙的词语有哪些 盛衰相乘 女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志满气骄 观今宜鉴古 棒结尾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御捍 铜瑁 开士 力不能及 口字旁的字 三饥两饱 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先子 貝字旁的字 老龟刳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