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烟林晓望二首》

时间: 2025-04-26 21:29:05

诗句

一叠青松一叠烟,横铺平野有无间。

真成万丈鹅溪绢,画出江西秋晓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9:05

原文展示:

一叠青松一叠烟,
横铺平野有无间。
真成万丈鹅溪绢,
画出江西秋晓山。

白话文翻译:

一层层的青松与层层的烟雾交错在一起,
在辽阔的平原上铺展开来,似乎没有界限。
这景象仿佛变成了万丈高的鹅溪绢,
描绘出江西秋晨的山峦。

注释:

  • 青松:常指常青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指云雾,营造出迷蒙的氛围。
  • 横铺:形容景物广阔,横向延展。
  • 万丈:形容极高,夸张的程度。
  • 鹅溪绢:比喻细腻的风景,鹅溪是江西的一个地方,绢指柔软的丝绸。
  • 秋晓山:秋天的清晨,山峦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秋晓”这一意象常在古诗中出现,传达出宁静与美好的感觉,表现秋天的清新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生于江西,晚号“千山”,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家乡江西的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背景中,社会动荡后,乡村景色的宁静和美好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与安慰。

诗歌鉴赏:

《烟林晓望》描绘了秋晨时分江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联“一叠青松一叠烟”通过层叠的松树与烟雾,将视野向远方延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开阔的景象。第二联“横铺平野有无间”更是表现了辽阔的平原,仿佛没有尽头,暗示着自然的伟大与诗人心中的无尽向往。后两句将这种自然景象与艺术作品相结合,把美丽的景象比作“万丈鹅溪绢”,不仅形象生动,更突显了自然的精致与画作的细腻。最后,“画出江西秋晓山”将诗的主题归结为对故乡的热爱,仿佛整幅画卷在诗人心中跃然纸上,展示了江西的美丽与诗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叠青松一叠烟:描写青松与烟雾交织的景象,表现自然的和谐。
    • 横铺平野有无间:强调自然景物的广袤无垠,营造出一种开阔感。
    • 真成万丈鹅溪绢:使用夸张手法,表达出景象细腻如绢的美好。
    • 画出江西秋晓山:总结全诗,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呈现出江西的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绢比喻,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前后两联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示了江西秋晨的美丽,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着长青与生机。
  • :代表了神秘与柔和的氛围。
  • 平野:广阔的天地象征着自由。
  • 鹅溪绢:细腻、柔软的美,象征着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 秋晓山:秋天的清晨,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 A. 坚韧与长寿
    • B. 伤感与孤独
    • C. 繁华与喧闹
  2. “万丈鹅溪绢”中“鹅溪”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江西的一个地方
    • C. 一种动物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于城市生活的抒发
    • B. 对故乡自然风光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寂静的氛围。
  • 孟浩然《春晓》:反映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杨万里的秋晨形成对比,表现出不同季节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 寄赠畅当山居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送何召下第后归蜀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一作酬候钊侍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病相怜 搀前落后 久梦初醒 鬥字旁的字 包含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苍的词语有哪些 弋字旁的字 扭亏为盈 广字头的字 秋荣 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包含登的词语有哪些 解祀 大奸似忠 口字旁的字 求问 任贤受谏 平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