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6:37
过宁国县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薄日烘云未作霞,
好峰怯冷著轻纱。
绝怜山色能随我,
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
牡丹各插一枝斜。
细看文脊空多肉,
不似青阳看九华。
这首诗描绘了宁国县的山水风光。薄薄的阳光照耀着云层,未曾形成霞光;美丽的山峰因寒冷而披上了一层轻纱。我最喜爱的山色似乎能伴随我,然而正值花开的时节我却不在家。骑着马的官吏怎会惧怕千里路途的遥远?每一朵牡丹都斜插一枝,显得各自妩媚动人。仔细观察那些文脊,发现其实空洞多肉,远不如青阳下的九华山美丽。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中有画”。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出浓厚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思考。
《过宁国县》以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了宁国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感情。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用“薄日烘云未作霞”展现出宁国县的晨光,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接着以“好峰怯冷著轻纱”描绘出山峰在晨光中的神秘感。这里的“轻纱”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形象比喻,也传达了一种柔和而又淡雅的情感。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绝怜山色能随我”表达了自己对山色的痴迷与向往,而“政用花时不在家”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美好时光的错失。接下来的两句,“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展现了诗人虽在他乡,心中却充满了对美的追寻与享受的态度。
最后两句“细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阳看九华”则以对比手法,强调了山的形状并不如九华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薄日”指的是哪种光线?
诗人对山色的态度是:
在诗中,骑吏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