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慈恩伽蓝清会》

时间: 2025-07-28 20:44:17

诗句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

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

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

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

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

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4:17

原文展示

慈恩伽蓝清会
作者:韦应物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
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
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
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
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
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作者和素友们都远离世俗,享受清幽的景致。鸣响的钟声使人领悟到内心的声音,过去的记忆在心中浮现。高大的门扉畅通无阻,天空也显得格外辽阔。晨曦中的山岭和城池分隔,夏天的阴影在树枝上延展。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竹林的景色显得格外开阔。荷花随波荡漾,微风掠过树林发出响声。简朴的素食伴随道义的朋友,心中对于世俗的留恋与思虑渐渐平静。与这些尘世的昏暗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注释

  • 素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清景:清幽的景色。
  • 鸣钟:敲响的钟声,象征内心的觉悟。
  • 重门:厚重的门,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开放。
  • 岚岭:山岭间的雾气,象征朦胧的景象。
  • 氲氛:弥漫的气息。
  • 平荷:平静的荷花。
  • 蔬食:素食,代表清淡的饮食。
  • 尘昏人:指沉浸在世俗中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字子云,号清真,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生活于盛唐时期,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等人齐名,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慈恩伽蓝清会》写于韦应物隐居时,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士人常常追求名利,而韦应物却选择与自然为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开篇以“素友俱薄世”引入,立刻设定了一个离世的氛围,诗人和朋友们在清幽的环境中欢愉赏景,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纯真。接着,鸣钟的声音令诗人领悟到了内心深处的思想,仿佛在提醒他要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通过“岚岭晓城分”与“清阴夏条长”描绘了清晨的迷人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感。接着,诗中“氲氛芳台馥”与“平荷随波泛”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体悟。

最后,诗人通过“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点出诗的主题:与世俗的纷扰相比,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是多么重要。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素友俱薄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远离尘世。
  2. 屡招清景赏:常常邀请朋友一同欣赏清新的景致。
  3. 鸣钟悟音闻:听到钟声,能够领悟内心的声音。
  4. 宿昔心已往:回想往昔的心境,留恋于此。
  5. 重门相洞达:厚重的门洞开,象征心灵的畅达。
  6. 高宇亦遐朗:高空也显得格外明亮辽阔。
  7. 岚岭晓城分:晨雾中的山岭与城市分隔开来。
  8. 清阴夏条长:夏日的树阴显得格外悠长。
  9. 氲氛芳台馥: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10. 萧散竹池广:竹林的景色显得开阔而宁静。
  11. 平荷随波泛:荷花随波荡漾。
  12. 回飙激林响:微风吹过树林,发出声响。
  13. 蔬食遵道侣:与道义的朋友共同享用素食。
  14. 泊怀遗滞想:心中对世俗的留恋与思考逐渐平静。
  15. 何彼尘昏人:与那些沉浸于世俗的人相比。
  16. 区区在天壤:自认为微不足道,心境高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 对仗:如“鸣钟悟音闻”、“重门相洞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友:象征纯洁的友情。
  • 鸣钟:象征内心的觉悟。
  • 岚岭:象征朦胧而美好的自然。
  • 荷花:象征纯净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感悟内心的声音?

    • A. 听音乐
    • B. 听鸣钟
    • C. 看书
  2. 诗中“平荷随波泛”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动荡不安
    • B. 平静与和谐
    • C. 追逐梦想
  3. “何彼尘昏人”中的“尘昏人”指的是?

    • A. 生活在清幽环境中的人
    • B. 沉迷于世俗的人
    • C. 追求名利的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 孟浩然《春晓》:表达了对清晨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王维的诗作:两者都强调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但韦应物更注重友情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寄并州张给事 李工部江南转运 秋晚 景德朝日三首 從叔郎中知潭州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章频得解后之陕府谒严洪二從事 次韵和十六兄先辈见寄 建溪十咏其五梨山庙 已亥年郡中夏旱徧祷群望喜有甘泽之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舌字旁的字 厖蒙 青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浩开头的成语 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逶随 橡饭菁羹 精诚团结 西字头的字 抓破脸子 血字旁的字 神差鬼遣 冒充 流金铄石 兄死弟及 着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