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7:34
榕树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直不为楹圆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这棵榕树的树干不为了成为柱子而圆润,也不为成为车轮而平整。即使斧头和锯子也不会放过它的树枝。几株榕树连在一起,真像一团青色的菌类;它的一根根支撑,空中肥大,实则都是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颇具田园风格,深受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榕树》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然亲密接触。榕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坚韧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思考和感悟。
《榕树》是一首描写榕树的诗,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深藏哲理。杨万里通过榕树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坚韧。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榕树的外形特征,强调其不拘一格,既不为建筑材料而圆润,也不为轮子而平整,反映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榕树的生长状态,几株树木连在一起,形成一片青色的“菌”,生机盎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
诗中还蕴含了对榕树生长方式的思考,树的外观虽然庞大肥厚,实则内里丰富的结构却是由筋构成,这一比喻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深层次意义。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首诗虽短小,却极具力量,令人反思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直不为楹圆不轮:树干直立,不为建筑柱子而圆润,也不为车轮而平整,强调榕树的独特形态。
斧斤亦复赦渠薪:即使是斧头和锯子也不会放过它的枝干,说明榕树在生活中依然遭遇砍伐,却依然顽强生存。
数株连碧真成菌:几株榕树连在一起,像一群青色的菌类,形象生动,描绘出榕树的繁茂景象。
一胫空肥总是筋:虽然树的外观肥厚,但实质上是由筋构成,反映出外表与内在的对比,暗示生命的真实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榕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顽强与生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热爱。强调在生活中,外表并不代表内在,生命的韧性与顽强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
《榕树》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斧斤”指的是什么?
诗中“数株连碧真成菌”表达了什么意象?
《静夜思》与《榕树》都是描绘自然的诗作,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较为细腻;而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形式上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