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3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30:37
雨初梅,风晚楝。春晚夏初见。画帐崔徽,约略半身现。恼伊水阁东边,愔愔帘子,却障住梧桐一面。渐知怨。不时倦绣慵妆,委意觅消遣。尺八檀槽,粉指掐都遍。但闻鹦姆呼茶,鸦童报客,已不耐眉颦心战。
初春的细雨刚刚落下,晚风轻轻拂动着楝树。春天将尽,夏天刚露头。画帐轻盈,隐约可见半个身影。水阁东边的帘子恼人,愁苦的心情被遮挡在梧桐树下。渐渐明白内心的怨恨,常常对着绣品感到疲倦,懒洋洋地寻求消遣。尺八的檀槽,粉指已然掐遍。但只听见鹦鹉呼唤茶水,报信的小童,心中已无法忍受眉头紧锁的苦闷。
姚燮(1645年-1726年),字仲华,号月渔,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细腻,常以情感为主,擅长描写内心的复杂情感。
《祝英台近》是姚燮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
本诗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头的“雨初梅,风晚楝”,生动地描绘出春末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温柔的春雨与徐徐的晚风之中。接下来的“画帐崔徽,约略半身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美的期待与隐秘的情感。
“恼伊水阁东边,愔愔帘子,却障住梧桐一面”,恼人的帘子使得美景被遮挡,诗人的内心烦闷与失落感愈发明显。“渐知怨”,这里的怨字更是直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满。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的,既有对春夏交替的自然景象的欣赏,也有对内心孤独与无奈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已不耐眉颦心战”,更是将这种心情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焦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传达出深刻的孤独感与对爱情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春末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雪
B. 雨
C. 风
D. 霜
“恼伊水阁东边”中“恼”字的意思是?
A. 高兴
B. 不满
C. 疲惫
D. 忧愁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豪放与姚燮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豪情万丈,后者则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无奈与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