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月容故事别咏十首寄东篱香先生 其五》

时间: 2025-05-21 15:58:41

诗句

原配无碑妾有茔,金身香火极哀荣。

岂凭才识与贤德?

全在苏娘一念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5:58:41

原文展示:

原配无碑妾有茔,金身香火极哀荣。岂凭才识与贤德?全在苏娘一念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正室没有碑文,而妾却有自己的墓地,香火供奉得极为悲壮和荣耀。难道这都是凭借她的才华和品德吗?全都是因为苏娘的那一念之念。

注释:

  • 原配:正妻,指合法的配偶。
  • 无碑:没有墓碑,表示没有被重视或铭记。
  • :指妾室,侧室,地位较低的妻子。
  • 有茔:有自己的墓地,表明妾的地位被认可。
  • 金身:指遗体,象征死后留存的荣光。
  • 香火:指祭祀的香和火,象征对死者的追思和供奉。
  • 极哀荣:极为悲壮的荣耀。
  • 岂凭:难道仅凭。
  • 才识与贤德:才华与德行。
  • 苏娘:这里指的是苏妃,暗指某个特定的女性角色。

典故解析:

  • 苏娘:可能指代历史上或文学中某位特定女性的形象,通常与妾的地位、情感纠葛有关。
  • 诗中对“原配”和“妾”的对比,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不同看法。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振家,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因其诗作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关怀而受到广泛关注。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反思的时代,体现了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尤其是对妾室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原配与妾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差异化待遇。诗中“无碑”与“有茔”的对比,透出对正室的无奈与对妾的同情,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批判。诗人并不单单停留在表面的对比,而是通过“岂凭才识与贤德”一语,进一步引发对女性身份的思考,是否仅凭个人品质而论命运,实际上,更多是“苏娘一念萌”所导致的情感变化和社会认知。在此,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邃的思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原配无碑妾有茔:指出正妻缺乏纪念,而妾室却有安身之所,暗示社会对两者的不同看法。
    • 金身香火极哀荣:描述妾的死后祭祀地位,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她的生命价值被认可。
    • 岂凭才识与贤德:质疑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评判标准,是否真的与能力和品德有关。
    • 全在苏娘一念萌:强调情感和个人的选择在社会地位中的关键作用。
  2. 修辞手法

    • 对比:原配与妾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社会的偏见。
    • 反问:通过“岂凭”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3.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的相对性,质疑社会对女性的传统评判标准,强调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无碑、茔:象征着被遗忘与被纪念。
  • 金身、香火:代表着对死者的追思与尊重,隐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苏娘:作为关键人物,象征着情感的选择和命运的转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原配与妾的地位在诗中是如何对比的?

    • A. 原配地位更高
    • B. 妾地位更高
    • C. 二者地位相同
  2. 诗中提到的“苏娘”代表了什么?

    • A. 正妻的角色
    • B. 一个特定的女性
    • C. 诗人的母亲
  3. 诗中“岂凭才识与贤德”所表达的观点是?

    • A. 才识与贤德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 B. 社会对女性的评判不应仅依赖于才识与贤德
    • C. 女性的地位与社会地位无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王熙凤的情感纠葛。
    • 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探讨女性情感与命运的关系。
  •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情与命运的思考,但语境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大观》
  • 《现代诗歌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 《女性与社会:古今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过姜贞毅宅次徐莘友韵 暮春寄远 倾盖亭 商丘大中丞寓斋观明宣宗黑白二鼠图 答邵子湘 寄黄州许使君 戒拳勇 戒好色 戒贪酒 戒赌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铝合金 害群之马 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枯杨生华 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庸短 庄家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止字旁的字 严郑 倒八字的字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閠字旁的字 富贵安乐 凵字底的字 十步芳草 包含迢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心组字有哪些?带心的汉字大全_汉字偏旁学习 地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