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0:4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48:29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天子图全念用兵,国公承命任专征。
不烦麾下驱驰日,已定山东七十城。
自古庙堂求胜算,只今河洛遂欢迎。
小臣愧乏旬宣力,愿竭愚衷答圣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对皇帝的忠诚。诗中提到天子图谋全局,重用国公进行征战,不必在麾下的将领中操心日常事务,山东的七十座城市已经被平定。自古以来,庙堂之上总是追求胜利的智慧,如今河洛地区的人们也热切地欢迎这个局面。作为小臣的我感到自己力量不足,愿意竭尽所能来报答圣明之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而著称。他的诗作在风格上常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尤其是在表现忠诚于朝廷、关心国家大事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安定、皇帝治国之道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无奈与愧疚。
这首诗以“天子图全念用兵”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展现了皇帝对于国家全局的关注和用兵的决心。诗中通过描绘国公所承受的重任,反映出国家对于军事力量的依赖,而不再仅仅依靠地方将领的驱动,这种转变体现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复杂与变化。
诗的中间部分强调了山东七十城的平定,展现了军事上的成就与进展,暗示了国家的强盛与稳定。接着,诗人提到“庙堂”和“河洛”,表现出对国家治理和民心的思考,历史的沉淀让他意识到,胜利的背后需要明智的决策和人民的支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力量不足的愧疚,渴望效力于国家,表现出一种忠臣的无奈与忠诚。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在豪情中带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民众安乐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奈,展现了忠臣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国公”是指什么?
诗人表达了对皇帝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七十城”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