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4:01
锦城春色溯江源,
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
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
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
富家还忆卓王孙。
这首诗描写了锦城(成都)的春天景色,顺着江水追溯源头,经过三峡时,耳边回响着几夜猿鸣。红色的树木在两岸映出晴朗的色彩,碧绿的岩石在涨潮的水面上留下痕迹。萧瑟的暮雨中,仿佛听见荆王的梦,朦胧的春烟中又似乎看见蜀帝的灵魂。长久以来,相如留在此地而无法离去,让人感到怨恨;富贵人家仍旧怀念着卓王孙的过往。
作者介绍: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盛世,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回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送人归蜀》通过描绘成都的春色与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诗的开篇以“锦城春色溯江源”引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接着描绘经过三峡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壮美。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思考。随着诗的深入,萧瑟的暮雨和朦胧的春烟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诗中提到的荆王梦与蜀帝魂,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人似乎在感叹历史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提到的相如与卓王孙,既是对古人的怀念,也反映了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这种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结合的方式,使得全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萧萧暮雨”与“漠漠春烟”形象生动,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情缅怀与对历史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结合,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萧萧暮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张祜的《送人归蜀》则结合了历史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