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12
吏卒稀仍散。僮奴野自亲。问吾适无恙,遽病此何因。初觉身为客,还疑老逼人。焚香发深省,一笑对残春。
官吏和士兵稀少而四散,仆人和奴隶在田野间各自亲近。我问自己是否安好,突然觉得病因何在。最初感到自己是个客人,后来又怀疑年老逼近自己。点燃香火深思熟虑,轻轻一笑面对这残余的春天。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社会环境复杂。诗人感受到人烟稀少,人生如寄,反映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描述了环境的孤寂,吏卒和僮奴的稀少,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诗人自问自答,探讨内心的困惑与病痛,暗示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初觉身为客”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越发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如同过客,岁月的流逝让他倍感无力。在“焚香发深省”的意象中,诗人通过点香的方式来进行内省,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思考状态。
结尾“一笑对残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叹息,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孤独与反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吏卒稀仍散”表达了怎样的环境?
“焚香发深省”中的“焚香”象征什么?
诗人对“残春”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