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04
北临洛水拜陵园,
奉表迁都大义存。
纵使暮年终作贼,
江东那更有桓温。
北面临洛水,前往陵园拜祭,
恭敬地上表迁都,大义依然存在。
即使在晚年最终沦为贼寇,
江东地区哪里还能出现桓温?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晚号谦斋,近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曲家。王国维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尤其以其诗词及对古典文学的研究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读史二十首》是王国维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创作的,旨在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探讨古今政治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此首诗主要反映了对历史人物桓温的评价以及对忠义的思考。
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 其十四》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历史感,描绘了迁都的重大决策与历史的反思。首句“北临洛水拜陵园”将读者带入北方的历史场景,洛水作为象征,代表了对历史的敬畏与追思。接下来的“奉表迁都大义存”则展现了迁都的庄重与大义,强调了历史决策背后的责任感。
在“纵使暮年终作贼”一句中,王国维以自谦的态度反思自己在晚年可能的堕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认知。最后一句“江东那更有桓温”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质疑当今是否还能出现像桓温那样有能力却政治上出问题的人物,暗示了对政治局势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王国维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政治责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王国维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大义的追求和对政治现状的忧虑,体现出一种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国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清代
c) 明代
d) 现代
诗中提到的“桓温”是代表什么?
a) 忠臣
b) 贼寇
c) 权臣
d) 文人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历史反思与责任
c) 爱情悲剧
d)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诗作与杜甫的《春望》在对历史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个人的责任感,但王国维的诗更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而杜甫则更注重表达当下的苦涩与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