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12:33
《槐》
作者:李峤 〔唐代〕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
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
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
这首诗描绘了槐树的景象与情感,意在抒发对故国与忠诚的思念。夜幕降临,寒意渐浓,春天的槐树依然在宫廷中扎根。树叶在车道旁生长,花瓣则落在凤凰的庭院角落。烈士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而感动,学者们则在此地寻访学业。何时才能在那红色的台阶下,仰望着疏朗的树干呢?
作者介绍:李峤(约 708—765),字君肃,号少微,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李峤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绘槐树的生长与落花,寄托了对忠诚与学业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首联“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寒冷的到来与春天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则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美的瞬间,既有自然的生机,也有时间的无情。第三联通过“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学问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最后一句“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则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寄托了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忠诚与学问的追求,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邃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与忠诚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烈士怀忠触”的意思是:
A. 烈士们感怀忠诚
B. 烈士们无情
C. 烈士们追求名利
D. 烈士们回忆往昔
“何当赤墀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生活的厌倦
诗中的“凤庭”指的是:
A. 普通百姓的庭院
B. 高贵的王宫
C. 学者的书房
D. 自然的庭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