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14:24
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
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
五噫已出东洛,三复愿比南容。
学道未従潘盎,南海谓狂为盎,
潘近世得道者也。草书犹似杨风。
杨凝式也。石渠何须反顾,
水驿幸足相容。长江大欲见庇,
探支八月凉风。清风初号地籁,
明月自写天容。贫家何以娱客,
但知抹月批风。青山自是绝色,
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
何殊马耳东风。
这位邑君真是仁厚宽厚,我离开官职又何能轻松自在。
我希望能够托付于仁政,但六个字难以改变风气。
五声叹息已从东洛传出,三次希望能与南容相比。
我学习道理尚未追随潘盎,南海的人称我为狂妄的盎,
潘是近世得道的人。草书依然似杨风,
杨凝式的书法。石渠何必回头顾望,
水驿幸好能够相容。长江大欲寻求庇护,
探寻八月的凉风。清风初号如地籁,
明月自写出天的容貌。贫家如何来招待客人,
只知道抹月批风。青山本身就是绝色,
无人问我与谁共享。告诉市朝的公子,
与你何别于马耳东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婉约细腻,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本诗是苏轼和地方官何长官的诗歌往来,是他在离开官职后的一种抒发和自我反思。诗中体现了对仁政的渴望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苏轼的《和何长官六言次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也透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篇便通过对邑君仁厚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而“六字难赓变风”则直白地提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环境的深切忧虑。诗中多次提及的叹息与愿望,传达出一种无奈而又坚定的态度。
在对自然的描绘上,苏轼用“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最后几句“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则表明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独立。“何殊马耳东风”一句,既是自嘲,也是对世俗的蔑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六言的对仗,音韵和谐,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超凡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邑君”指的是谁?
“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仁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