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7: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7:33:42
关云黑。边沙白。金仙一去无消息。谁家唱。筝弦响。敕勒声声,月斜毡帐。狂踪迹。无人识。行歌带索长安陌。高楼上。凭阑望。皂雕没处,飞狐上党。
天边的云彩黑沉沉的,边际的沙滩一片洁白。金仙离去后音讯全无,哪家正在高歌?音律如筝弦轻轻响起,敕勒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月光斜照在毡帐上。那些狂放的踪迹无人识别,行歌的人带着索子走在长安的街道上。高楼上,凭栏远望,皂雕已经无处可寻,飞狐则在上党的山间奔走。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摘红英》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传达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感慨。
《摘红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往日美好的追忆。开篇以“关云黑,边沙白”引入,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阴郁与外界的荒凉。接着“金仙一去无消息”,表达了对故人或理想的追寻与渴望,显示出一种失落感。
“谁家唱,筝弦响”则带来一丝生活的气息,音乐的响起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加明显。“敕勒声声,月斜毡帐”,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最后几句描绘了孤独的行者在长安陌上的身影,带着一丝惆怅与无奈,透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
整首诗反映了对逝去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渺小,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金仙”最可能指的是: A. 仙人 B. 朋友 C. 亲人 D. 高人
诗人通过“关云黑,边沙白”的对比想表达: A. 天气变化 B. 内心的矛盾 C. 对沙滩的喜爱 D. 对云的思考
诗中的“筝弦响”主要象征: A. 生活的继续 B. 悲伤的音乐 C. 对逝去的追忆 D. 内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