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47
摘红英 春雨惜花
作者:龚翔麟 〔清代〕
春宵永。兰缸烬。
绿窗忽讶花无影。
衾嫌薄。眠难著。
起拓蝉纱,腕酥先觉。
窥苔径。香泥润。
海棠未卜飘零甚。
晓风恶。晴还莫。
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春夜漫长,兰缸的火焰已熄灭。
绿窗前忽然惊讶,花影竟不见。
被子薄,难以入眠。
起身拉开蚊帐,手腕却已感到微凉。
偷偷瞥见青苔的小径,香泥滋润。
海棠花尚未预知是否会飘零。
清晨的微风凶恶,阳光也未必能照耀。
最让我怜惜的,是秋千上的红绳已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海棠花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青春的短暂,诗中提到海棠未卜的状态,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作者介绍:
龚翔麟,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因其诗词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夜的情景,表达对花朵的惜花之情,体现出对自然美的珍惜与惋惜。
《摘红英 春雨惜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花朵的脆弱。开篇“春宵永”便交代了一个漫长的夜晚,接着以“兰缸烬”引入,构建出一种静谧而稍显萧索的氛围。接下来的“绿窗忽讶花无影”,诗人忽然意识到窗外花影的缺失,这不仅表现了对景物的敏感,也暗示了内心的失落。
“衾嫌薄,眠难著”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因被子薄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展示了作者对温暖的渴望与对美好春夜的怀念。之后的“起拓蝉纱”,更是体现了人物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亲近。
“窥苔径,香泥润”,通过细腻的观察,诗人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后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然而“海棠未卜飘零甚”,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的。最后的“晓风恶,晴还莫”,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描绘了春夜的幽静与对花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春宵永。兰缸烬。
绿窗忽讶花无影。
衾嫌薄。眠难著。
起拓蝉纱,腕酥先觉。
窥苔径。香泥润。
海棠未卜飘零甚。
晓风恶。晴还莫。
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惜和对脆弱生命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的惋惜。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缸”主要用来装什么?
A. 牡丹 B. 兰花 C. 玫瑰
诗中“花无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惊讶 B. 失落 C. 喜悦
诗的结尾提到“秋千红索”,这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寂寞 C. 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人的作品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