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58
同郑禹功登巾子山
作者: 曾几 〔宋代〕
天台雁荡天下奇,岂不欲往官缚之。
巾山只在郡南郭,曾未著眼真成痴。
今晨排遣簿书了,往赴郑老同幽期。
羊肠转尽得兰若,飞鸟不到云雨垂。
青铜镜外翠屏绕,中有万屋鱼鳞差。
古来二事不兼得,此地一览俱无遗。
蓬莱方丈果何许,云驾飙驭知为谁。
赤城风月幸好戏,驱取鸾凤相追随。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和雁荡山的壮丽,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前往查看的心情。巾子山就在郡城的南边,我一直没能真正关注,真是愚痴。今天早上我终于处理完了公务,前去与郑老相约幽会。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到兰若,飞鸟都飞不到云雨中去。青铜镜外有翠绿的山屏环绕,中间有很多房屋像鱼鳞一样排列。自古以来,这两件事很难兼得,而在此地一览无余。蓬莱方丈究竟在哪里,云驾飞行又是为谁而来?赤城的风月真是美好,让人如同在追逐鸾凤般快乐。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山水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登山游玩之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与郑禹功的友谊以及对山水的热爱贯穿全诗,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提到天台和雁荡山,表明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向往,接着以巾子山为目的地,展示出一种游山玩水的闲适心态。诗人在表达对山水的热爱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经过一番工作后,终于得以与友共赴山林,令人感到一丝轻松与快乐。
诗中多处引入自然意象,如“羊肠转尽得兰若”,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同时,青铜镜的意象则暗示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强调了古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结尾处提及蓬莱方丈与赤城风月,进一步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宁静和美好,体现出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历史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幽静的地方
C. 一位诗人
D. 一座山
“青铜镜外翠屏绕”这一句中“翠屏”指的是什么?
A. 绿树成荫
B. 翠绿的山
C. 湖泊
D. 田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