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55
东林寺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谈易翻经宰木春,
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
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
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
个事何曾落见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林寺的感受与思考。前两句提到谈论《易经》的乐趣,春天的气息弥漫,其间的烟雾缭绕,仿佛在熏染着三生三世的缘分。接着,诗人感慨尘世的纷扰将自己与虎溪的清水隔绝,火灾也无法侵扰到香谷的宁静云雾。年纪已大,懒得参加莲社的课业,宁愿回到草堂中阅读书籍。最后,山顶的灯火在夜空中闪亮,生活中的琐事又有多少是值得留意的呢?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多描写自然、田园,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作为一个士人,范成大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影响。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作者在东林寺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对文化的热爱。
范成大的《东林寺》是一首带有哲理性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东林寺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开篇提到《易经》,便奠定了诗的文化底蕴,暗示诗人对智慧与哲学的探讨。接着,春天的气息与袅袅的烟雾交织,形成了一种恬静而又深邃的氛围。
“客尘长隔虎溪水”一句,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与对清幽环境的渴望。虎溪水的清澈与尘世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劫火不侵香谷云”,则进一步强调了外界的灾难与内心的安宁,显示出一种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寻找心灵的庇护。
后半部分的“老矣懒供莲社课”,表达了诗人对宗教活动的疲倦,选择回归个人的阅读与思考,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洒脱态度。最后一句“个事何曾落见闻”则是对人生细节的淡然,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往往是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尘嚣的超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反映出他对文化的热爱与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范成大的《东林寺》主要讲述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心灵的追求与哲理思考
d. 以上皆是
“劫火不侵香谷云”中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心灵的烦扰
c. 外界的纷扰
d. 生活的琐事
诗中提到的“莲社”主要代表什么?
a. 个人的生活
b. 宗教信仰与集体活动
c. 自然景色
d.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