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边将二首》

时间: 2025-08-13 18:26:06

诗句

历战燕然北,功高剑有威。

闻名外国惧,轻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

从为汉都护,未得脱征衣。

按剑立城楼,西看极海头。

承家为上将,开地得边州。

碛迥兵难伏,天寒马易收。

胡风一度猎,吹裂锦貂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8:26:06

边将二首

原文展示

历战燕然北,功高剑有威。
闻名外国惧,轻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
从为汉都护,未得脱征衣。
按剑立城楼,西看极海头。
承家为上将,开地得边州。
碛迥兵难伏,天寒马易收。
胡风一度猎,吹裂锦貂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疆将领的战斗经历与艰辛。诗人回忆在北方燕然地区作战的经历,因功名显赫而令人敬畏,但也因此招致了故人的疏远。边疆的环境恶劣,心中常有忧愁。身为汉朝的都护,他仍无法摆脱征战的苦楚。站在城楼上,他西望海的尽头,心中惆怅。继承家族的将领地位,开疆拓土,却感受到兵队难以安置,寒冷的天气使得马匹难以集结。胡人的风吹来,甚至将他华贵的貂裘撕裂,让他深感无奈与悲凉。

注释

  • 燕然:指燕然山,位于今北方,是古代将领讨伐敌人的重要地点。
  • 都护:汉代边防军官,负责管理和防卫边疆。
  • 角怨:指角声,古代战争时号角的声音,象征着战斗与冲突。
  • 锦貂裘:指用名贵的貂皮制成的衣服,象征着尊贵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边塞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边境的战争和将士的生活,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

此诗形成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怀念,同时反映了边疆将领的孤独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边将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将领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挣扎。诗的开头,通过“历战燕然北”引入,直接突显了作者的战斗经历和名声。接着,诗人将自己的功绩与剑的威力相提并论,显示出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然而,随之而来的“闻名外国惧,轻命故人稀”,却让人感到一种孤独感,成功反而使他与朋友疏远。接下来的句子,诗人用“角怨星芒动,尘愁日色微”来描绘战斗的环境和自身的愁苦,深刻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内心煎熬。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按剑立城楼”这一形象,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坚定与沉思。他望向海的尽头,既是对未来的迷茫,也是对过去的追忆。诗的最后几句,借助“胡风一度猎,吹裂锦貂裘”的描写,表现出边境的严酷与个人的无奈,抒发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争的厌倦。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展现了边疆将领的责任、孤独与对和平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历战燕然北:回忆自己在北方燕然地区的战斗经历。
  2. 功高剑有威:因战功显赫而受到尊重,剑象征着武力和权威。
  3. 闻名外国惧:声名远播,甚至让敌国畏惧。
  4. 轻命故人稀:因为名声的增长,反而与旧友疏远。
  5. 角怨星芒动:战斗的号角声响起,星光下充满怨恨。
  6. 尘愁日色微:心中的愁苦在战斗中愈发明显,阳光也显得微弱。
  7. 从为汉都护:身为汉朝的都护,肩负重任。
  8. 未得脱征衣:始终无法摆脱征战的身份与苦楚。
  9. 按剑立城楼:站在城楼上,手握宝剑,思考心事。
  10. 西看极海头:向西望去,心中充满了惆怅。
  11. 承家为上将:继承家族的将领地位。
  12. 开地得边州:开疆拓土,获得边疆的统治权。
  13. 碛迥兵难伏:沙漠环境使得军队难以安顿。
  14. 天寒马易收:寒冷的天气使得马匹不易管理。
  15. 胡风一度猎:敌人的风声传来,象征着战斗的威胁。
  16. 吹裂锦貂裘:胡风的刮来甚至撕裂了他的华贵外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功高剑有威”与“闻名外国惧”,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剑比作威力,形象化了将领的地位。
  • 拟人:如“尘愁日色微”,将心情与自然元素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边疆将领艰辛生活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在战争和名利背后,个体的孤独与无奈。它传达了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故人的怀念,折射出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威与战斗,代表了将领的责任。
  • 城楼:指代边防的高地,象征着将领的权力与孤独。
  • 胡风:代表外敌的威胁,暗示战争的不断侵扰。
  • 锦貂裘:象征着尊贵的地位,同时也隐含了战争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然”是指哪个地区?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按剑立城楼”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孤独与思考
    • C) 激动
    •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胡风”象征着什么?

    • A) 和平
    • B) 友谊
    • C) 战争威胁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北方
  2. B) 孤独与思考
  3. C) 战争威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生活,但更注重对战争英雄主义的歌颂。
  • 高适《别董大》:表现了离别的情感,虽然背景相似,但情感基调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咏怀诗 十九 仰和何仆射还宅怀故诗 乌夜啼 拟咏怀诗 二五 奉报赵王惠酒诗 夜听捣衣诗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 奉和法筵应诏诗 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断发纹身 牛字旁的字 机勇 失败者成功之母 贪吃懒做 叫喜 殊功劲节 包含砖的词语有哪些 金榜挂名 镌勒 明心见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