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5: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5:30:22
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高大的楼阁矗立在大路旁,正直的士人却不愿经过。
偏僻的小巷中,只独自坚守道德,车马却是何其繁多啊。
权势者只会趋附谄媚,礼义却被抛弃到何处。
因此穿着粗衣的人,长久甘愿住在北山的山阿。
如今难道有何愧疚,渔夫们在水上唱着歌。
梅尧臣,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作品多表现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风格清新自然。
诗作产生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当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不满,反映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德沦丧的忧虑。
梅尧臣的《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两种状态:一方面是高楼大厦下的权势与繁华,另一方面是隐士在穷巷中坚守道德的孤独。诗中用“节士不肯过”表达了对主流社会的批判,暗示正直的士人因不愿迎合权贵而被边缘化。接着,通过“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揭示了在物质繁荣的背后,是对道德的漠视和谄媚之风的盛行。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表现了隐者的淡泊与自甘,穿着粗衣的他宁愿隐居于北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最后一句“渔上有行歌”则带有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情感,暗示尽管外界纷扰,内心依旧可以找寻到宁静与快乐。整体而言,诗歌在批判世俗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高楼坐落在大路旁,正直的士人却不愿意经过,暗示对世俗权力的拒绝。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在偏僻的小巷中,有人独自坚守道德,但外面的繁华与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权势者迎合谄媚,礼义已被抛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因此穿着粗衣的人宁愿长久住在北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如今难道感到愧疚?渔夫在水上唱着歌,表现出一种洒脱无畏的态度。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与反思,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道德与人性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
“高庐当大道”的意思是:
A. 高楼在大路旁
B. 高楼在山上
C. 高楼在河边
答案:A
“节士不肯过”中的“节士”指的是:
A. 贪官
B. 正直的士人
C. 普通百姓
答案:B
诗中“车马一何多”表现了什么现象?
A. 物质繁荣
B. 人们的贫穷
C. 村庄的宁静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