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1: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1:23:23
《卜算子(梅)》
作者: 沈端节 〔宋代〕
冷蕊伴疏枝,一笑何时共。
江北江南雨处愁,忍看花影动。
旅泊怕逢春,卜睡都无梦。
岁暮何郎未得归,手捻频呵冻。
这首词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孤独绽放的场景。冷冷的花蕊伴随着稀疏的枝条,让我不禁想问:我们何时才能一起分享这份美好?江南江北的雨水带来了忧愁,我忍不住看着花影轻轻摇动。身在外地,害怕春天的到来,因为在异乡无法安眠,梦中也没有归乡的梦。临近年末,心爱的郎君还未归来,我只能用手捻着寒冷,频频地呵气取暖。
“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冬天、孤独的情感相联系。梅花在寒冬中盛开,代表着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的“江北江南”则显示出地域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游子心态和对故土的思念。
作者介绍: 沈端节,字子仪,号寒山,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而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沈端节旅居他乡的时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梅花作为冬季的代表,映衬出他内心的孤寂。
《卜算子(梅)》通过梅花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以“冷蕊伴疏枝”描绘出梅花在寒冷冬季的寂寞,同时也暗示着作者的孤独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依然绽放,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接下来的“江北江南雨处愁”,则将作者的情感进一步深化,雨水的忧愁与梅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旅泊怕逢春,卜睡都无梦”,可以看出,作者在外地生活,害怕春天的到来,因为那意味着又是一年离别的开始。在异乡,连梦中也无法回归,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而最后两句“岁暮何郎未得归,手捻频呵冻”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年末之际,心爱的郎君尚未归来,作者只能用手捻着寒冷,感受到身心的双重孤寂。
整首词通过梅花的意象,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表现了深沉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中孤独的情感与对温暖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冷蕊伴疏枝”描绘的是什么意象?
诗中提到的“何郎”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