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4:19
兰陵王(丁丑感怀和彭明叔韵)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千年记当日。难得。宽闲抱膝。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哀拍。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但青草无色。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露桃重摘。金铜知道,忍去国,忍去国。
雁群已经北归,似乎在无边无际的客旅中漂泊。春天的湖面上,曾经看到离去的帆船,谁让江岸的柳絮停止了风的摇曳。千年之前的记忆,难得如此宽闲地抱膝而坐。兴亡之事,像飞舞的花瓣,留心看那残阳映照的小亭和驿站,我感到悲哀,愿意归骨故乡。感慨帐子里何以相伴,羹汤又何以为食。思念在青冢的头上应该是白色的。想起荒坟上洒酒,经过时回首,香魂相携,抱着彼此哭泣。但青草却没有颜色,言语绝绝,更是愁苦无比。漫漫长路,一番青翠,一番陈旧的痕迹。瑶池的黄竹为离别而悲伤,约定的骏马依然到来,露桃还可重摘。金铜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怎能忍心离开故国,怎能忍心离开故国。
刘辰翁(约970年-1022年),字仲华,号南溪,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风格上兼具古典与现实。
《兰陵王》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及对未来的无奈。
《兰陵王》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兴亡结合,形成一种深沉的怀念。开头的“雁归北”,既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事的隐喻。随之而来的“渺渺茫茫似客”,则引出了诗人如同旅客般的孤独感。在春湖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曾见去帆”,表达了对于离去的怀念。接下来的“千年记当日”,突显了历史的悠久与个人情感的深邃。
诗中反复出现的“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而“香魂携手抱相泣”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悲痛。结尾处提到的“金铜知道,忍去国”,则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离开的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与拟人,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兰陵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悟。
诗中“雁归北”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国的情感是?
“香魂携手抱相泣”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