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3: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3:18:31
四贤一不肖诗·右尹师鲁 蔡襄 〔宋代〕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称嘤鸣。煌煌大都足轩冕,绰有风采为名卿。高名重位盖当世,退朝归舍宾已盈。脅肩谄笑不知病,指天报遇如要盟。一朝势夺德未改,万钧已与毫厘轻。畏威谀上亦随毁,矧复鼓舌加其评。逶迤阴拱质气厚,两豆塞耳心无营。呜呼古人不可见,今人可见谁与明。章章节义尹师鲁,饬躬佩道为华荣。希文被罪激人怒,君独欣慕如平生。抗书轂下自论劾,惟善与恶宜彙征。削官竄逐虽适楚,一语不挂离骚经。当年亦有大臣逐,朋邪隐缩无主名。希文果若事奸险,何此吉士同其声。高谭本欲悟人主,岂独区区交友情。
君子因道义结合长久而成功,小人因利益结合长久而倾覆。世道衰败,人们以利益相交,使得《周雅》中称颂的嘤鸣之声不再。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有许多身着华服的名人,他们风度翩翩,被誉为名士。他们名声显赫,地位崇高,退朝回家时宾客满座。他们胁肩谄笑,不知疲倦,对天发誓如同订立盟约。一旦权势丧失,他们的德行并未改变,但万钧之力已变得轻如毫厘。畏惧权威,谄媚上级,也随之毁灭,更何况还要加上他们的评说。他们阴险狡猾,气质厚重,两耳不闻窗外事,心中无所图谋。唉,古人已不可见,今人可见,但谁能明白?尹师鲁,你的节义章章,修身佩道,为华荣。希文被罪激怒了人们,你却欣然向往如常。你在朝廷上自陈罪状,只求善恶分明。即使被削官流放,也一言不发,不涉及《离骚》的经文。当年也有大臣被逐,朋党隐匿,无主名。如果希文真的做了奸险之事,为何这些正直之士会与他同声?高谈阔论本是为了启迪君主,岂止是为了区区友情。
作者介绍: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书法尤以行书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蔡襄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节义之士的赞扬和对谄媚之徒的鄙视。尹师鲁是诗中的正面人物,象征着节义和正直。
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虚伪。诗中,蔡襄赞扬了尹师鲁的节义和正直,批评了那些谄媚权贵、不顾道义的小人。通过对尹师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节义之士的敬仰和对正直品格的推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节义之士的赞扬和对谄媚之徒的鄙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虚伪,流露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正直品格的推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嘤鸣”出自哪部作品? A. 《诗经·小雅·鹿鸣》 B. 《楚辞·离骚》 C. 《诗经·大雅·文王》 D. 《楚辞·九歌》
诗中的“尹师鲁”象征着什么? A. 节义和正直 B. 谄媚和虚伪 C. 权势和地位 D. 财富和名声
诗中提到的“希文”被罪激怒了人们,但尹师鲁却欣然向往如常,这体现了什么? A. 尹师鲁的节义和正直 B. 尹师鲁的谄媚和虚伪 C. 尹师鲁的权势和地位 D. 尹师鲁的财富和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