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病中偶书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12 07:46:25

诗句

已感节候变,物态舒阳春。

那复壮年意,如今多病身。

净室焚香久,烘炉煮药频。

神欢百虑解,销尽眼前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46:25

原文展示:

病中偶书二首 其一 蔡襄 〔宋代〕 已感节候变,物态舒阳春。 那复壮年意,如今多病身。 净室焚香久,烘炉煮药频。 神欢百虑解,销尽眼前尘。

白话文翻译:

已经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如同温暖的春天。 但不再有年轻时的豪情壮志,现在身体多病。 在干净的房间里长时间焚香,频繁地用火炉煮药。 心灵愉悦,所有的忧虑都消解了,眼前的尘埃也被清除。

注释:

  • 节候:季节和气候。
  • 物态:万物的状态。
  • 舒阳春:形容万物复苏,如同温暖的春天。
  • 那复:哪里还有。
  • 净室:干净的房间。
  • 焚香:烧香,常用于宗教或静心。
  • 烘炉:加热的炉子。
  • 神欢:心灵愉悦。
  • 百虑解:所有的忧虑都消解。
  • 销尽眼前尘:比喻清除眼前的烦恼或困扰。

诗词背景: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创作于蔡襄晚年,反映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以及因病而生的感慨。在宋代,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季节的变化和个人身体状况的衰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已感节候变,物态舒阳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但紧接着的“那复壮年意,如今多病身”则突出了诗人的衰老和病痛。后两句“净室焚香久,烘炉煮药频”描绘了诗人静养的场景,而“神欢百虑解,销尽眼前尘”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养和药物治疗,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节候变”和“物态舒阳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 第二句通过“那复壮年意”和“如今多病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 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净室焚香久”和“烘炉煮药频”描绘了诗人静养的生活状态,而“神欢百虑解,销尽眼前尘”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养和药物治疗,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壮年意”和“多病身”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 象征:“销尽眼前尘”象征着清除烦恼和困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静养和药物治疗,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节候变:季节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物态舒阳春:万物复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净室焚香:静养的场景,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 烘炉煮药:治疗的过程,象征着对生命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那复壮年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疾病的恐惧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A

  2. “销尽眼前尘”象征着什么? A. 清除烦恼 B. 清除灰尘 C. 清除疾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蔡襄的《病中偶书二首 其一》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但蔡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心灵的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蔡襄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寿建阳刘宰 水调歌头(寿建阳刘宰) 石鼓诗 金陵怀古 次韵田园居 道中即事 社日次韵 除夜 感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小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冻树 识多才广 乱葬岗子 包含浇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包含风的成语 已往 高唱入云 儿字旁的字 君射臣决 折文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窿穹 未足轻重 包含书的成语 骁猛 方以类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