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4:17
玄晏家风黄绮身,
深居高卧养精神。
性慵无病常称病,
心足虽贫不道贫。
竹院君闲销永日,
花亭我醉送残春。
自嫌诗酒犹多兴,
若比先生是俗人。
在安静的环境中,家风如同黄绮的衣裳,
我深居简出,养护着我的精神。
我性子懒散,虽然没有疾病,却常常以病相称,
心里富足,虽生活贫困,却不愿诉说贫困。
在竹院中,您闲散度过漫长的日子,
在花亭中,我醉意朦胧,送走了残春。
我自觉对诗酒的兴致还太浓厚,
相比之下,您就像是俗人一般。
诗中提到的“竹院”和“花亭”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常见栖息地,象征着隐逸和清雅的生活。诗人在此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自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士人对名利的淡泊。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涵盖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主题,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中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友人品德的赞美。
《酬皇甫宾客》是一首反映白居易闲适生活与内心世界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贫乏的从容态度。诗的开头,描写了宁静的家风与优雅的环境,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坦然承认自己的懒散和对诗酒的喜爱,表现出一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流畅,表现出士人对生活的淡然与哲思。诗中“心足虽贫不道贫”的句子,深刻揭示了内心的富足与外在的贫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最后一句自觉与友人之间的差距,流露出一种谦逊而又自知的情感。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比如,“竹院君闲销永日”与“花亭我醉送残春”形成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写隐居生活,表达了对精神富足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薄。诗人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呈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酬皇甫宾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心足虽贫不道贫”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竹院”主要象征什么?
白居易的隐逸与杜甫的忧国忧民形成鲜明对比。白居易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富足,而杜甫则关注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体现了唐代诗人多元的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