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0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1:23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夕凉恰恰好溪行,
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
一荧松火隔篱明。
傍晚的凉风正好,适合沿溪而行;
暮色渐浓,催促着人们加快脚步。
走到半路,蛙声响起,迫使我停下脚步;
一只萤火虫的微光,透过篱笆闪烁着亮光。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蛙声”和“荧火”作为自然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描绘宁静的夜晚和自然的生机。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创作于夏至时节,正值雨后,诗人趁着傍晚的凉爽,沿溪而行,感受自然的美好,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天雨后傍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开头两句“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将时间、空间和情感融合在一起,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夕阳西下时的清新与急迫。接下来的“半路蛙声迎步止”,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陶醉。最后一句“一荧松火隔篱明”,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将夜晚的微光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季雨后傍晚的宁静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蛙声”是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急促
诗中“夕凉恰恰好溪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宁静与惬意
C. 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