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28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忽闻江上四驩呼,
知近吴江莺斗湖。
火炬灯笼不须辨,
使家行住按程涂。
白话文翻译:
忽然听到江上传来四只驩鸟的叫声,
知道已经接近吴江的莺斗湖。
火炬和灯笼不需要分辨,
只要根据家里行住的情况来选择行程即可。
注释:
典故解析: “莺斗湖”是指吴江地区的一个著名湖泊,常与春天、鸟鸣、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观察力著称。其作品涵盖山水、田园、人生等多个主题,风格独特,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吴江一带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诗人可能是在一次出游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因而作此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湖边场景。开篇“忽闻江上四驩呼”,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音响,仿佛让读者瞬间置身于江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知近吴江莺斗湖”,进一步确认了地点的美丽与生机,莺斗湖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火炬灯笼不须辨”,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出行时的自信和从容,火炬和灯笼的光芒指引着他,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最后一句“使家行住按程涂”,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安排与掌控,既有对自然美的享受,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规划。
整首诗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智慧,展现了南宋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行程的从容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驩”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水
D. 一种树
诗人通过哪些声音确认了自己的位置?
A. 风声
B. 鸟叫声
C. 水声
D. 人声
诗中提到的“莺斗湖”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C. 人生的困境
D. 城市的喧嚣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万里的《过莺斗湖三首》在意象上更突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